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青少年逆反心理深度解析与应对

时间:2023-02-25 07:18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最头疼不过的事情,就是孩子不听话。你说往东,他偏往西;你让他做,他偏不做;你不让他做,他反倒做得起劲。总之,他就是要跟你对着干,以违反你的指令为荣。

  这就是逆反心理,或者叫叛逆。

  河南舒宁心动力双轨教育指导系统,即两位一体,双轨指导,正是看到了当下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提出的。针对家庭,人是环境的产物,孩子在家庭中成长,就如鱼在水中游,改变家庭相处模式,家庭氛围,提升父母的认知,水质改变,鱼才游得自在,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那么,现在由河南舒宁心理咨询的各位咨询老师来告诉各位家长这种心理是怎么来的呢?

  从主观上而言,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让他们迫切希望能够对自己的生活有支配权,能自我掌控,具体表现就是迫切希望能够挣脱别人——包括父母等监护人、老师、以及其他能造成孩子被掌控感的人的束缚,并抓住一切机会表现自我。

  而客观上,过于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长对孩子缺乏尊重,家长和孩子之间缺乏相互信任,以及部分家长缺乏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意识,让孩子认为家长以“双重标准”对待自己,都是造成逆反心理的客观原因。

  而造成孩子逆反心理的直接原因则有三种:好奇心、对立情绪和心理需求。

  孩子是天然具有强烈好奇心的。这种好奇心致使他们对被禁止的东西,往往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实际上和被禁止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并无直接联系。曾有教育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个有很多孩子的房间里,放置了七八种零食。但教育学家却特别强调,其中一种零食禁止食用,其他的可以随便吃。但实际上,教育学家并没有做出实际禁止行为,孩子还是可以轻松吃到被禁止的零食的。结果就是,七八种零食中,其它零食消耗数量基本相当,都没超过一半,而且每种零食都有部分孩子一点都没碰。只有那种被禁止的零食,所有孩子都至少尝了一口,结果这种零食在实验还没结束的时候,就被孩子们吃光了。实验结束后,教育学家单独询问了这些孩子,孩子们普遍反映,实际上这种被禁止的零食并不怎么可口,但就是因为它是被禁止的,他们就忍不住好奇,总想去尝一口。其中还有一些孩子,还在并不喜欢吃的情况下,吃了许多,就为了探究这种零食为什么会被禁止食用。

  而对立情绪,则是源于过分要求。其实这种情绪并非只有孩子有,成年人在滋生了对立情绪之后,也往往会产生逆反行为。当你被你讨厌的人,以命令的口气要求你做某事时,你就算迫于职位或其它原因照做了,也会腹诽不已,甚至可能直接拒绝,这也是逆反行为。只是,这种情况在孩子身上更常见。有的时候,孩子已经打开书包,准备写作业的时候,却听到家长说:“这都几点了!还不赶紧写作业!又该写到半夜了!”结果,孩子反而又将书包收起来,干别的去了。这种情况如果很常见,那这位家长的教育方式就很值得商榷了。

  除此之外,孩子的心理需求不被满足,也是造成逆反心理的直接原因之一。孩子虽然心智并不成熟,但同样拥有一个人所应该拥有的全部欲望和需求。比如掌控自己的生活,比如希望被尊重、爱面子,比如被爱。甚至因为孩子心智不够成熟,较情绪化,这些需求还会比成年人表现得更加强烈。当这些需求不能被满足,甚至被损害时,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心理。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很多家长喜欢在公开场合当众责骂孩子。然而,孩子也有自尊心,这种十分伤自尊的情景,就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和委屈感,这两者都会大大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呢?

  实际上,正常情况下,逆反心理是不可能真正完全消除的。因为逆反心理和自我意识是深度绑定的,如果完全没有逆反心理,只能说明自我意识已经不存在了,这可是远比孩子不听话严重得多的情况,是会导致认知障碍和人格障碍,甚至更严重的情况。

  不过,如果应对得当,逆反心理还是可以缓解的,甚至是可以利用的。

  现如今很多家长在应对孩子问题时经常会把问题越搞越糟,时代背景在变化,家长们也需要学习成长,才能更懂青春期的孩子。针对孩子,舒宁心理教育做个体的疏导,矫正孩子认知,结合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心理学疗法,辅以教育指导,帮助孩子恢复心理健康。

  以下是河南舒宁心理咨询通过许多案例总结给各位家长的建议:

  首先,作为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自我意识完全觉醒的过程中,正是需要尊重的时候。当你发现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的时候,千万不要强行镇压,而是要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有什么不对,而孩子的意见是不是有道理,并且一定要找到采纳孩子意见的机会。如果孩子在反对家长时,所提出的意见有过被家长采纳的情况,不仅不会让家长权威性出现弱化,反而会让孩子有更强烈的成就感和自我认同,更加增长他们的自信。同时,这也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尊重的最好途径。即使孩子的意见不被采纳,也要和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他的意见被否决了,同时注意语气不要太过生硬。千万不要忽略孩子的意见,这会让孩子觉得你不尊重他,反而会让孩子产生更加强烈的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

  其次,和孩子说话时,要注意语气。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