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为“心事”少年拨亮“心灯” 记者走进校园心理咨询中心 探访校园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3-02-22 18:08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1d0504d0807acacbc9877456962edcb2.jpeg

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的心理健康中心配有专门心理辅导室。图为学生们在沙盘游戏室里活动。 本报记者 代泽均 摄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西安市内部分中学校园结合各自的实际,针对性地配备了专职心理咨询老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场所。

那么,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是如何开展的?近日,三秦都市报记者走进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与学生、心理老师面对面交流,看看该校是以怎样的方式让孩子们润物无声地度过“危机”?

“心”的目标 引导教育 助力孩子成长

柔软的沙发上,不时传来学生的笑声。杨倩优雅的肢体语言伴随着轻柔的话语,让人不自觉地放松下来,打开心房。“让快乐充满胸膛,让心灵沐浴阳光”的标语,透露着这个200多平方米专属空间——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理念。

杨倩的身份是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询室内与几名学生促膝谈心。聊起自己的工作,杨老师说:“学校特别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导和教育。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不仅要向孩子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而且要用所学的心理知识,帮助到更多的中小学生、家长以及家庭,这也是用‘心育’的方法来做德育,以培育健康的‘心’为目标,助力孩子成长。虽然我们工作不和其他科目教师那样直接与孩子升学考试相关,但一样非常重要,它关乎孩子们的身心、未来,因此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学校有五位校园心理健康教师,两位专职教师,都是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所有心理教师都具有国家认可的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也是校内孩子们心理健康的保障团队。”

“心”的途径 给予关爱 重视心理健康

“怎样及时发现学生不良情绪和心理表现,并及时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面对这一问题,杨倩说:“学校针对在校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不同发展阶段,依照不同年级安排了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程,比如初一年级针对学业压力提升的疏解,初二、初三年级针对人际交往(含异性交往)困惑解析,高中学生职业及学业困惑的解析等,提早介入能帮助孩子们学会自我情绪管理,找到解决‘心事’问题的方法。心理健康课程形式多样,有主题课程,也有主题班会形式的,还有专门设计的集体活动,基本能保证一周有一个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一般情况下,学校在初一年级设立的心理问卷调查,初中二年级设立的代课教师和班主任的教学过程学生心理表现调查结果,以及平时家校互动中家长的反馈等都是我们及时发现‘心事少年’的有效途径。学校还在校园内相关区域设置校园心事信箱,无记名方式的小字条,也是我们发现孩子心事的重要渠道。”

“为了让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放矢,我们还专门在各个班级设立了学生心理健康委员,他们的职责是从平时的同学交往中及时发现有情绪异样的同学,及时报告相关教师,为有心事的孩子及时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杨倩的同事、心理健康教师柳婷婷介绍说。

学生任怡果是高二(6)班的心理健康委员,阳光健谈的她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说:“我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喜欢和班里所有同学做朋友。当了心理委员必须善于观察,了解每个同学的性格特征,及时发现每一位同学的情绪波动,并与同学交流沟通,建立彼此‘哥们’般的信任,遇到无法解决的情绪和心理问题及时求助老师帮助。”

“心”的效果 找出症结 找回奋发动力

杨倩和柳婷婷两位老师都谈到,遇到有心事的孩子,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与孩子进行有效的陪伴与交流,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和社会阅历经验,客观科学地指导学生在看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每一件心事,让学生学会提得起、放得下。有时还要挖掘孩子的成长环境,进行“家庭会诊”,共同找出症结所在。

采访中杨倩谈到一个案例:“几年前有个学生小丽(化名)从一所优质初中以优异的中考成绩考入学校高中,可是入校不久后小丽发现,她自己所在的班级成绩优异同学非常集中,加上进入高中后对应科目的学习方法未及时进行调整,两次不甚理想的考试成绩,让她一度产生了厌学的情绪,甚至有了逃学的想法。幸运的是及时被老师发现,在与小丽交谈中老师了解到,原来小丽并不是不想努力,而是每次考试成绩公布后,来自家长喋喋不休的埋怨和训斥,让她产生了抵触情绪。”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