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科学网为什么要把论文抓在自己手里

时间:2018-10-26 09:13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胡升华  朱  蔚

 

科研数据已经获得了与经验、理论、模拟方法平起平坐的地位,共同成为现代科学方法的统一体

技术进步引入了一些原来没有的竞争要素,如平台技术、网络技术、语义分析、算法、数字决策工具等等,这些因素与大资金和大数据结合,形成了强大的科研产业壁垒,强大到让科研产出如此巨量、科研投入如此巨大的中国,也有成为外国科学组织的“外包”服务商的巨大风险

学术评价话语权和优质数字资源支配权,与中国期刊和中文期刊影响力相互制约、相辅相成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科研成果创造与科研成果经营已经变得密不可分

期刊经营事关国家数字资源安全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中国科技期刊落后的深层原因是数字资源经营的国家力量缺位和市场竞争主体孱弱无力

 一定要把论文抓在自己手里,让科研成果真正为我所有,为我所用。


数字资源已经成为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科研活动和教育活动的主要信息源[1],成为当代社会信息资源的主体,成为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基础研究成果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SCI论文数量在国际上已经连续多年排名第二,我们已经成为科研数字资源的生产大国,但由于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远远滞后于科研实力的增长,加之学术评价体系的问题,导致我国优秀科研论文呈现整体性外流的恶劣状况,我们在科研数字资源的获取、利用和长期保存诸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制约,形成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缺陷和潜在危机。

1  我国论文产出基本情况

   2016年我国科技期刊论文数保守估计已经突破100万篇,其中,SCI论文达到了32.42万篇,连续第八年排在世界第二位,占世界份额的17.1%;Ei数据库 2016 年收录中国论文22.65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33.2%,排在世界第一位[2]。据Scopus数据库统计,2010-2014年中国学者发文量在化学、物理、材料三个学科已经排名世界第一[3]。科研论文数量的不断增长,是我国科研投入和科研实力快速提升所产生的良好效果。可以预期,随着我们国民经济和科研投入的持续增长,论文数快速增长的势头将得以持续。值得高兴的是,在数量增长的同时,我国科技论文的影响力指标也在同步提升,“2007年至2017年(截至2017年10月)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国际论文共被引用1935.00万次,与2016年统计时比较,数量增加了29.9%,超越英国和德国,前进到世界第二位。”“我国国际热点论文数量占世界四分之一,高被引论文数量继续保持世界排名第三位。”[4]然而,与我国的科研实力相比较,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状况却很不尽人意,虽然我国出版的科技期刊数量已经达到5000种,但其国际影响力、资源吸引力、学术服务能力、经营水平都与我国科研成果产出大国的地位不相称,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不相符。由于学术期刊的落后和学术评价体系设计的缺陷,造成我国大量优秀学术成果流向国外。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8年1月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有这样一项统计,14个论文产出大国所属的SCI期刊论文数和该国作者产出的全部SCI论文数的比值。显然,比值大于1 的国家为论文流入国家,小于1 的国家为论文流出国家。结果显示,有3个国家超过1,依次为荷兰(3.79)、英国(2.65)和美国(1.39)。其余11个国家的比值小于1。中国以0.12的比值位于倒数第二名[5],也即中国有88%的SCI文章流向国外期刊。不仅如此,中国作者在中国SCI期刊所发论文的影响力仅为5.63,远远低于中国作者全部SCI文章的影响力(9.27)[6],即,我们大量外流的是优秀论文。

 这些数据揭示,我国科技期刊,特别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英文期刊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我国科技成果发表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了;同时也说明,在学术评价方面长时间唯SCI、唯数量指标已经带来显著的危害。

学术论文的外流还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危害,更深层次的危害在于,我们长期将学术评价话语权和优质数字资源拱手让人,最终必在数据话语权和数字资源安全方面蒙受大的损失。

2  科研工作的意义

科学职业化是最近100多年发生的事,此前,科学是贵族的一种业余游戏。我们在这里不讨论科学是怎么变成一个职业的,而要分析作为一个“职业”得以延续下去的条件。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