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严复实业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时间:2022-12-24 17:35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摘 要:实业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着自身的结构体系,在中国近代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与教育家,严复一生都在践行实业教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实业教育思想。严复的实业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对严复的实业教育思想进行了初步探索,旨在对我国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有所启示与借鉴,以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严复;实业;实业教育;实业教育思想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与教育家。他先后在北洋水师学堂、安徽高等学堂、复旦公学以及北京大学等校任教并主持校政。他的教育思想广泛而深刻,对后世影响颇深。其中,他对实业教育深刻与锐利的论述,有着独特的视角与理性的分析。严复的实业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严复实业教育思想对当前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仍然有着重大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一、培养能养人,“生利之民力”实业教育
  实业“西名谓之industries”,“主于工冶制造之业”。“大抵事由问学,sience,施于事功,展用筋力,于以生财成器,前民用而厚民生者,皆可谓之实业。”[1]可见,实业与“工业”相当,但却包含了更多以科技为主的经济部门。严复在对实业教育与传统教育进行了全面比较的基础上指出实业教育培养的不应“仅成读书人”。“实业教育者,专门之教育也”,“实业教育,与他种教育有不同者,以其人毕生所从事,皆在切实可见功程,如矿、如路、如一切制造。大抵耳目手足之烈,与治悬理者迥殊。故教育之要,必使学子精神筋力常存朝气,以为他日服劳干事之资。一言蔽之,不欲其仅成读书人而已。”[2]实业教育究竟应培养什么样的人呢?严复进而指出:“盖吾国旧俗,本谓舍士无学。士者所以治人,养于人,劳其心而不劳其力者也。乃今实业教育,所栽培成就之人才,则能养人,有学问,而心力兼劳者也。”[3]可见,严复认为实业教育是培养能养人的教育,而不是培养被人养的教育,是培养工业劳动者,而不是士。严复还进一步比较了传统教育与实业教育:“盖往日之教育笃古,实业之教育法今;往日之教育求逸,实业之教育习劳;往日之教育成分利之人才,实业之教育充生利之民力。”[4]由此可见,严复认为实业教育是培养“生利之民力”的教育,是培养为社会创造直接财富的人,而不是像传统教育是培养“分利之人才”之教育。概言之,严复认为实业教育就是主要在工冶制造方面培养能养人,“生利之民力”的专业教育。
  严复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实业教育的功效,一个是国家民族方面,另一个是受实业教育个体方面。在国家民族方面,严复认为实业教育为中国现今最急之务,指出实业教育可以救国。“果使四百兆实业进步,将优胜富强,可以操券;而风俗民行,亦可望日进于文明。”[5]严复提倡教育改革,实施实业教育,重视实业人才的培养,把实业教育放在国家民族发展的战略地位。他认为政治、经济改革是“标”,教育改革是“本”,主张“标本兼治”,“无人才则所谓标、本之治皆不行”[6]。“标本兼治”成功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这种人才是以近代科学技术与工业革命为基础的实业教育培养的“实业人才”。严复认为只有实业可以救国,救国莫大于实业教育。“言今日之教育,所以救国,而祛往日学界之弊者,诚莫如实业之有功。”[7]严复认为实业教育不仅具有救国之功效,还具有救贫之功效。他说“唯实业乃有救贫之实功”。他甚至认为实业、实业教育救贫之功效要远远大于政治为学对国家救贫之功效。“至于政治为学,不得其人,则徒长嚣风,其于国尤无益,皆不若实业有明效之可言也。”[8]在矿、路、舟车、冶炼、纺织、兵器等大的方面实业之功效是有目共睹,“乃即言其小小,至于缄线锥刀、琉璃瓷纸”[9]等,也功不可没。在受实业教育个体方面,严复认为实业教育既可以收利养家,还可以利国。“故吾谓实业为功,不必著意于重且大,但使造一皮箱、制一衣扣、一巾、一镜之微谫,果有人焉,能本问学以为能事,力图改良旧式,以教小民,此其功即至不细,收利即至无穷耳。”[10]“当知一已所操,内之有以赡家,外之以利国。”[11]严复还认为实业教育可以立功建业,甚至认为其功效大于治水之大禹和五谷神之稷。“盖言禹之功,不过能平水土,稗民奠居而已;言稷之功,不过教民稼措,免其阻饥而已。实业之事,将以转生货为熟货,以民力为财源,被之以工巧,塞一国之漏危,使人人得饱暖也。言其功效,比隆禹稷,岂过也哉。”[12]
  二、反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建立了“西学”的课程结构
  严复反对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认为“中体西用”与“体用一致”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亦格格不入,在逻辑上也行不通。严复指出,“体”是一事物的形体、实体,“用”是这一形体、实体的作用、功能,每一事物都是体用的统一、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体、结构和用、功能[13],“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14]。因而,他强调学习西方一定要做到体用并学,在教育内容上主张以西方自然科学与社会政治学说为主要,应该全面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与社会政治学说。
  严复指出:“夫吾国实业之闭塞,论其大归,不过二病而已:不知机器之用,与不明物理与化学也。是故实业之教育,必以之数者为要素。”[15]严复所指的物理化学其实就是动物、植物、天文、地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严复重视自然科学的教育,主张开设自然科学的课程,在教育的实质性层面、课程层面积极提倡西学,尤其是一些普通基础学科课程,更是如此。以凸显基础学科课程在西学中的重要性,严复所说的这些普通基础学科课程主要是指哲学、物理、化学、生物、生理、社会学等课程。严复除将自然科学课程纳入教育内容之中以外,还将实用知识纳入课程结构体系,重视实用知识的教育,主张新的教育内容“皆必以有用为宗”,开设实用知识的课程。实用知识的教育应从小学始,“成童入学之倾,不宜取高远之书授之,而以识字、知书、能算三者为目的。十二以上,则课以地理诸书,先中国而后外邦;进而则课以粗浅最急之养生、格物、几何、化学之类”[16]。
  严复还十分重视西方外语科目的学习,认为要学习西学,首要条件是必须精通西文,精通西文是学好西学的基础。严复指出:“是以为今之计,断然必以西文传习。如此不但教授称便,而学成之后,其人于外国实业进步,息息相通,不致转瞬即成故步。”[17]严复认为学习西文是掌握西学最简洁和最方便的办法,同时,学习西文可以及时了解西方实业发展之现状,以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至于学到西方已落伍淘汰的东西。因而严复主张从小学起就设西文课,小学西文从最浅显最实用的普通学入手,小学虽“旧学功课十当处九”[18],但其中学课主要是为进一步学习西文打好基础。中学以西文为重点,西文课程占十分之七,由中国教习直接用外文讲授,中文课程占十分之三。高等学堂主要学习西方的“分治专门之学”[19],由洋教习直接用外文讲授,高等学堂除国文课程外,其余课程都用外文讲授。
  三、与实践相结合的实业教育教学论
  (一)实际中学习
  严复主张真知必须从实际中学。他认同赫胥黎的“能观物观心者,读大地原本书;徒向书册记载中求学者,为读第二手矣”[20]。他说:“吾人为学穷理,志必登峰造极,第一要知读无字之书。”[21]读第二手材料,很容易人云亦云,无从独创。主张“当早就实行之阅历,勿但向书籍中求增智识”。当然,严复决不是不让学生读书,而是主张先“学于言词文字”,以“收前人之所已得者”[22],增加自己的知识和才干,只是这种学习要结合观察和实验,“学几何、三角者,必日事于测高仞深,学理、化、动、植者,必成业于冶铸数畜也”[23]。值得注意的是严复主张在实际中学并不是不要学堂教育,而是要做到在学堂教育与学堂后实业锻炼相结合,做到职前教育与职后训练互补。只重视任何一方,忽视另一面,都会走极端。“实业教育其扼要不在学堂,而在出堂后办事之阅历。以学堂所课授者,不过根柢之学,增广知识,为他日立事阶梯云耳”[24],“不受学堂教育,而一切悉由于阅历者,其入理必粗,不能有开物成务之盛业也。但受学堂教育,而不经事业之磨砻,又程功不实,而无甘苦疾徐之自得。必其人受益于学堂者十之四,收效于阅历者十之六,夫而后为真实业家”[25]。实业学堂教育只培养了一个潜在的实业家,要使其铸造成真正的实业家,还需要在实业实境中磨练。“陶炼之使成真实业家,则必仍求之实业之实境,作坊商店,铁路矿山,此无疑义者也。”[26]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