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9 22:27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是把课堂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觉地思维方式、价值标准并进而成为指导其具体行为的内在理念。按照这一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吸引和感染也就相应地分为三个层次,即认知了解、情感共鸣、行为实践,而对这三个层次的具体评价标准体现在四个维度即认知度、认同度、关注度和参与度,其中认知度对应于认知了解层次、认同度和关注度属于情感共鸣层次、参与度则属于行为实践层次。在这四个维度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度具有层次性,理性认可度高于情感认可度,对教师自身的关注度高于教学内容与资源,课堂课外的参与度都比较低。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 认知度 认同度 关注度 参与度
为了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吸引力、感染力的强弱,我们对在京10所高校(含部属院校和市属院校)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问卷973份;对不同年龄不同职称层次的教师也作了相应的问卷调查,发放试卷160份,收回有效试卷158份。师生问卷共同显示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知度、认同度、关注度以及参与度的具体情况,在此,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度”的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
一、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度现状:情况各异,具体分析
第一,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情况的实际认知度低于逻辑推理的应有程度。结合对不同高校学生与教师的调查数据,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知情况,学生对学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情况并不是非常清楚,如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吸引力、感染力提升研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图1所示只有25.8%的学生清楚的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开设情况,剩下的学生就是部分了解和完全不了解。
图1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吸引力、感染力提升研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如果说大一的学生因为入学时间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知度比较低还是可以理解的话,那么我们调查的学生中,大二学生占25.50%,大三的学生占34.52%,大四的学生占6.02%,相对于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比例而言,25.8%的了解程度比较低。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安排在大一、大二两个年级来上,大二结束的时候主要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已经上完,课程既然已经上完,学生至少也应该了解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情况,按照这个逻辑,从理论上讲至少应该有60%的学生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设情况才比较合理。这也反映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冷淡态度。
第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认知度具有层次性。调查数据虽然没有直接显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全面认知程度,但却显示了课堂的参与比例、出勤情况以及上课的动力如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吸引力、感染力提升研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图2、图3、图4所示
图2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吸引力、感染力提升研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图3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吸引力、感染力提升研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图4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吸引力、感染力提升研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根据课堂的参与比例、出勤情况以及上课的动力来推断,经常缺勤、课堂上消极被动,不听讲,只是被动的上课而已,更有甚者干脆不上课。上课动力不足的学生对课程认知度自然也不会高,这部分学生估计至少占20%,他们往往并不能全面了解课堂上的专题内容,更难知道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但这并不表明这些学生对全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都不知道,对于上课动力不足、表现比较被动的学生而言,他们对教师所讲的有些内容感兴趣,感兴趣的内容、能引起他们注意的教学内容,他们的认知度相对比较高。如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吸引力、感染力提升研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图5所示,59.82%的学生认为与社会现实、理论热点相结合的内容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也就是说对于与社会现实、理论热点相结合的课程内容,学生的认知度也就相应的提高。
图5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吸引力、感染力提升研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