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9 15:23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为什么你很优秀却不被藤校录取?因为不合适!
2018-10-03 10:10 来源:美伦论文网 爸爸 /名校 /大学
原标题:为什么你很优秀却不被藤校录取?因为不合适!
选择学校是一门重大的工程,很多美国人把名校看做是一种出身,就像贵族世家一样。但其实,出国留学,要讲究的是适合。花了高额的学费,最重要的是能够武装自己。只要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环境才能让自己在学校里收获更多。究竟如何选择学校?
这是很多年前在《文学城》子女教育偶尔看到的一篇文章。时过境迁,其中很多规则已经不适用于今天,但某些历程,却还跟过去一样。
最近,有几位在美国和中国的同学以及朋友向我打听,如何让孩子准备申请材料或怎样培养孩子,才能让孩子顺利地进入藤校。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
下面是我多年前在网上有感而发的帖子,想着也许对年轻校友有用,贴出来供大家一读。这只是我的一管之见,难免有盲人摸象之误,仅希望能有抛砖引玉之效。
藤(名)校情结
看点:
常春藤联盟
美国人的名校情结和贵族世家关系
各名校的办学重点
常春藤联盟(Ivy League)是指美国东北部最古老及最精英的八所大学体育联盟,包括:
哈佛(Harvard)成立于1636年
耶鲁(Yale)成立于1701年
宾夕法尼亚大学(Penn)成立于1740年
普林斯顿(Princeton)成立于1746年
哥伦比亚(Columbia)成立于1754年
布朗(Brown)成立于1764年
达特茅斯(Dartmouth)成立于1769年
康奈尔(Cornell)成立于1865年
1937年,《纽约报》(New York Herald Tribune)体育新闻记者斯坦利·伍德沃德(Stanley Woodward)先生创造了此名词,因为这些学校的建筑物多被常春藤覆盖着。
这八所常春藤大学都是美国一流大学,它们的历史悠久,治学严谨,教授水平高,学生质量好,因此有着良好的声誉。
美国一流大学还有: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加州理工学院、杜克大学、霍普金斯大学、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西北大学,莱斯大学,范德堡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弗吉尼亚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等等。
中国人把这些一流大学简称为名校,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去这些学校读书。
且不说国内留学美国的大军如何气势磅礴,占美国人口比例很小的华裔(包括其他亚裔)对这些名校更是趋之若鹜,致使各名校中亚裔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人口比例,被美国人称之为“亚裔侵略”。
各海外中文网站上关于如何进藤(名)校的讨论总是如火如荼,经久不衰,还把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和麻省理工缩写为“HYPSM”称之为“大藤”,其他名校统称为“小藤”。
有网友为此创造了风靡论坛的术语,把老中家长及孩子为进名校本科而做的努力统称之为“爬藤”。不过,也有些人不以为然,常以名校中的差生来看低名校的本科教育。
事实上,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肯定有它们不寻常的过人之处。很多美国人把名校看做是一种出身,就像贵族世家一样。
很早以前,《世界日报》的周末版就有一篇长文,旁证博引论述了关于美国人的藤校情结和贵族世家的关系。大意是说美国人没有皇族世袭以及其平民化的程度,导致了他们的尊王情节演变成后来的藤校情节等等。
有些美国人的藤校情结很浓,甚至到了迷信的程度。我一个朋友向老板抱怨手下某人工作效率差,想把他换掉。老板却要求朋友Give him more time,理由就是某人是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相信他一定会做好。
十几年前,一个朋友的儿子同时被布朗和卡内基梅隆的计算机系录取。我们几个中国朋友都认为他应该去卡内基梅隆,因为该校计算机专业赫赫有名众所周知。但她所有的美国朋友尤其是犹太人,都力劝她一定要让儿子去布朗。后来她儿子上了布朗,毕业至今曾多次感慨他的布朗经历对他人生道路的帮助。
不要以为只有华人才尊哈佛为名校之首,很多美国人本来就是如此,还说“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当年我女儿被好几所藤校录取,还没决定去哪里。我工作公司的老板以及我家两个在外州的美国朋友,都坚定地忠告我同样一句话:“Of course Harvard! This is a life benefit!”
名校其实在各种人的眼里是不一样的。他们就是为不同阶层的各种学生,提供了各得其所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