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19 00:25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8月23日下午,“新浪2018中国教育行业论坛”第六场——学前教育行业论坛在新浪总部大厦成功举行。本次论坛以“突围之路”为主题,汇聚15位行业大咖,围绕学前教育产业发展之路深入探讨。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发布的统计公告显示,中国正迎来第四轮“婴儿潮”,预计到2020年中国早幼教服务市场规模将达8146亿,学前教育市场红利与发展前景可见一斑。与此同时,“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正驱使新生代父母强烈渴求高质量教育。究竟在表面轰轰烈烈的学前教育产业背后,埋藏着怎样的挑战?众多机构又将如何在激烈竞争中成功突围?
以下为威创集团产业投资负责人郭晓乐的论坛发言实录:
作为投资人,和在座的其他嘉宾相比,看待整个行业的视野有可能大家都差不多,但是视角确实是会有区别。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目前负责威创的产业投资,关注-1-8岁的儿童成长领域,之前在好未来做战略投资,关注教育的全产业链,从母婴一直到高教和职业教育都会关注。
之前威创主要通过并购的方式,布局了四个幼儿园品牌。产业投资会涉及更广泛的领域,主要围绕从-1岁到8岁整个儿童成长。之所以会从3-6岁扩展到这个年龄段,这个背后的一个逻辑是因为0-3是幼教的入口,再加上母婴阶段,就下延到了-1岁。第二,对刚入小学的孩子,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以及可以匹配的产品其实和幼儿园的孩子是有共性在的。所以,对产业投资而言,会上延到8-9岁左右。
这些年做教育投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体会到教育是一个产业,而不只是一个行业。比如0-3,3-6,K12,18-24,以及24再往上的每一个细分阶段是一个行业。如果再细分一点,6-12岁里都可以再分为小学的低年阶段和高年阶段。所以,对于学前教育领域哪个细分赛道更受关注这个问题,我觉得其实蛮好回答的,没有什么所谓的更受关注,在中国我觉得不管做什么都很受关注。第一,市场够大。第二,从业者基于自己的基因、背景,可以进入到的方向和领域足够多。第三,我们的教育产品和服务值得提升的空间足够大,所以供需两端都有足够旺盛的需求。
第二个问题,哪个新兴赛道潜力巨大?这里的潜力巨大我觉得要看到底指什么潜力?是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力,还是资本的增值和赚钱的盈利能力,还是真正能培养下一代核心人才的能力。如果我们说的简单一点,因为在座大家都是从商业角度探讨这件事情,当然每个机构的前辈们大家可能是从专业背景出身,或者说有一些跨行转过来的,但是因为对教育有情怀,有热爱,甚至自己有小孩之后有深切的体会,投身到教育行业里面来。今天,我们简化一下,只从商业的角度看这件事情,现在的0-6这个阶段,其商业模式,人才结构等整体而言是落后于K12阶段的。那么,K12过去所经历的以及现在正在经历的很多东西,可能接下来都会在0-6领域发生。再细化到0-6领域内部,3-6的幼教成熟程度又要优于0-3的早教领域。所以,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觉得幼儿园这个领域已经不算新兴赛道了,0-3可谓是早幼教领域的新兴赛道。
在0-3我比较看好的一个领域是日托。我觉得这个领域解决了很多方面的问题。第一、80后、90后父母对于小孩培养有更加专业化的诉求,所以对于自身的要求也很高,但绝大多数的年轻父母在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是欠缺的。第二,隔代抚养问题,80后、90后,包括再过五年,00后父母都出现之后,他们有可能越来越不能接受隔代抚养的问题,而不再是说,自己的父母有没有时间带小孩的问题。第三,国内的保姆和育儿嫂从业人员整体水平还良莠不齐,真正选到让父母放心合适的服务者需要很大的成本与诚信考验,这些客观现状都会让大家觉得以后把孩子送到一个专业机构,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是越来越理智的选择。所以我觉得日托是我比较看好的一个新兴赛道。
另一个是素质教育赛道。我在去年睿艺主办的素质教育峰会上分享的时候有谈到这个话题,真正的素质教育是最贴近教育本身的,而且它的共性和0-6的阶段是非常匹配的。比如我们常关注的五大领域——语言、社会、健康,科学和艺术,你会发现每一个细分里面都能非常完美的匹配到素质教育里面不同的科目。所以,素质教育其实更贴近教育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