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19 00:23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越秀区作为广州教育的“老大哥”,位于中心城区,人口密集,二孩时代广州学前教育中直面的学位、用地、师资、财政等各个关键痛点问题,都浓缩在越秀区身上。窥一斑而知全豹,看越秀如何布局规划,一定程度上可明白广州将如何破局。
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越秀区已经积极应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带来的新挑战,着力将扩资源、调结构、建机制、提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基本形成了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2020年,将基本形成“公益、普惠、优质、均衡、公平”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学位18条街逐个算缺口拟对策
据统计,截至2018年9月,越秀区有幼儿园118所,在园幼儿31624人。其中,公办园47所,占比39.8%;民办园71所,占比60.2%;公办园与普惠民办园占比保持在83.1%。然而,即使该区已达到“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达到80%以上”的目标,但面对二孩时代的到来,学位仍有一定的压力。
越秀区卫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2020年,越秀区小班常住人口适龄入园幼儿数分别为2018年7917人、2019年9681人、2020年10543人。而越秀2018年可提供的小班学位预测数为9210个,需求差额学位数1293个;2019年可提供的小班学位预测数是8550个,需求差额学位数1131个,2020年可提供的小班学位预测数是7890个,需求差额学位数2653个。按以上的预测数据分析,越秀区2018年基本能满足适龄幼儿的入学需求,但2019年和2020年就会出现幼儿园学位缺口。
未来两年学前教育学位不够怎么办?据越秀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他们将这笔账落到每条街道上,18条街道逐一预测2018-2020年幼儿园小班适龄幼儿规模,并清算其与可提供学位之差,精准拟定对策。如大东街与大塘街,经统计预测发现学位缺口较大,至2020年分别差519个、391个。对此,除了通过“腾笼换鸟”方式,争取将市属学校闲置搬迁后用地作为幼儿园用地、新建幼儿园外,更利用建设街等其他多余学位进行补足;北京街则通过有计划、有规划地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民办幼儿园,解决该街学位不足问题。
根据预测,到2020年底,越秀区规划幼儿园共129所,其中新建园12所,新增96个小班(含扩增的70个小班),新增园舍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新增小班适龄幼儿学位约2688个。
用地保障学前教育设施空间资源配置
学前教育扩容,最重要的是有地方建园扩班,而这正是越秀的“痛中之痛”。
越秀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区内小型幼儿园较多,目前6个班以下的幼儿园共计35个,占28.69%;9个班及以上的幼儿园为34个,占27.87%。
麻雀幼儿园占比大带来的问题是使该区的幼儿园用地达标率偏低。与此同时,用地也制约着扩容。目前,该区大部分用地尚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且建设条件限制较多,大部分幼儿园周边均为建成区,没有足够的发展用地,幼儿园新建、扩建难以入手。
要保障学前教育设施空间资源配置,越秀不得不打出一套“组合拳”。据介绍,一方面,充分利用老城区连片改造拆迁、越秀区大型专业市场外迁、广州市教育城建设等机遇,以改建、扩建、合并、迁址办园等方式,扩增学前教育资源。
另一方面,将教育设施容量不能满足要求的片区不再增加人口规模。对于幼儿园撤销后的用地建议与其他用地置换,以保留教育用地资源。对拆并的中小学用地,建议仍保留为教育用地,用作学前教育的储备资源。
值得关注的是,面对学前教育需求较旺、迫切需通过新增幼儿园来缓解学位紧张的片区,在保障办学条件及幼儿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可结合居住区及周边公共服务设施,适当考虑新增部分小型幼儿园(4个班规模)及非独立占地幼儿园。
师 资与市幼儿师范签订培养协议
幼儿园从“上得了”转向“上得好”,幼儿师资队伍建设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在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关于促进我市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健康发展的决定》中,披露了一组数据:要新办580所幼儿园,按照“1:10”的师生比例,需要17500个老师。越秀区教育局透露,虽然该区教师编制数量是全市最高,在编比例大于临聘教师,但区属公办园的教师、保育员的编制核定数,与实际用人数仍存在较大的缺口。
在学前教育师资方面,该区也存在在编教师与非在编教师的工资待遇未能同工同酬,部分民办园教师工资待遇低于市规定的民办教师工资最低标准,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保教人员流动率较高等普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