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前教育 >
英语(PEP)三年级上册/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起点)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PEP)(三年级起点)》是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PEP)(供三年级起始用)》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修订后的教材在保持原教材优势与特色的基础上,主要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增强祖国意识,进行双向式跨文化交流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增进国际理解,弘扬民族精神,要求在教材内容上精心选编相应的学习内容。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实验研究反馈信息以及学术界跨文化研究结果,本套教材在修订过程中对相应的文化板块进行了调整,将原有独立的、且内容单向、多倾向于英语国家文化介绍的文化板块融入必学板块,在内容上注意选择中、西文化的不同进行介绍,例如,称谓、见面招呼语、饮食文化、国家意识等多元文化教育内容。

(二)关注学生兴趣与心理发育特点,增强全套教材设计的儿童亲和力

《英语课程标准》再次强调了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强调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等。本套教材修订团队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也特别就这一问题做了大量学生访谈与教师访谈,收集了师生们对本套教材整体视觉设计的意见和建议。

因此,在这次修订过程中,本套教材保留了师生们印象深刻的主线人物陈杰、吴一凡、Sarah、Mike等以及卡通动物Zoom和Zip,但是对于教材所有人物的整体形象和教材版式作了全新设计,从儿童美学角度和儿童视觉发育的角度改善了颜色的和谐度,提高了版面的整体感,从而增强了教材对儿童的吸引力和儿童亲和力,并且在语言教育之余,渗透美学教育。

(三)控制必学输入量,平缓难度,弹性设计

《英语课程标准》二级目标中的词汇部分要求学习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并列出了423词为二级基本词汇,同时要求从五级1 500个单词的词汇表中选择其他200~300词作为补充。二级语法项目主要包括: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和名词所有格;人称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以及简单句的基本形式等。这些要求大大弥补了上一轮教材编写时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不清楚的不足,也解决了调查研究中比较集中的容量的问题。

因此,本套教材修订版根据上述要求作了适当调整,主要体现在:第一,按照《英语课程标准》有关词汇的要求,调整并削减了总词量;第二,着重修订对话,控制每个对话的话轮数,突出核心教学内容;优化语言,使之更为真实、流畅并贴合话题情景;第三,精简选学部分及复习单元的内容,保留弹性设计的C部分的故事,但减少了板块,将原来的多元文化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必学板块中,活动则更突出实践性、综合性与智能性。

(四)加强语音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二级目标中的语音部分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26个英文字母,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则,了解单词有重音,句子有重读,还要了解英语语音包括连读、节奏、停顿、语调等现象。因此,本套教材修订后在必学部分增加了语音训练的内容。三年级重点学习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及五个元音字母的短音;四五年级学习五个元音字母的长音、常见元音字母及辅音字母组合的发音;六年级上册总结重音、连读、升降调等方面的语音知识,六年级下册在总复习单元安排了语音知识的复习。语音板块的设计遵循呈现—操练—运用的思路,与单词认读训练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单词拼写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五)重视技能发展过程,优化读、写内容设计

《英语课程标准》二级目标对于“读”的要求包括:能认读所学词语;能根据拼读规则读出简单的单词;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以及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等。对于“写”的要求主要包括:能正确使用大小写字母和常用的标点符号;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和祝福语;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等。这些要求是本套教材最终需要实现的,但语言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过程,需循序渐进,逐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