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前教育
对话沪江CCtalk杨继珩:开放平台是在线教育的未来

 

11月19日,以“重塑·创新”为主题的TechCrunch 2018国际创新峰会在深圳隆重举行。沪江CCtalk联合创始人、CTO杨继珩应邀出席,对话全球领先的科技媒体动点科技。

对话中,杨继珩分享了在在线教育行业进入下半场的背景下,CCtalk平台如何将科技赋能教育,并就现阶段技术创新在教育场景下应用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沪江CCtalk联合创始人、CTO杨继珩(右)对话动点科技记者陈晓(左)

CCtalk作为沪江旗下的综合性互联网教育平台,为约1.7亿用户提供多元化的互联网教育产品及服务,汇聚了业内数量最多的优质课程和优秀的老师。平台通过创新的实时互动技术还原并超越线下课堂,如今已实现数十万人级别同步在线的近远场直播互动教学场景。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截至2017年12月31日,沪江CCtalk平台已有4万多名老师和数千家商户入驻,同时挂网课程全站交易净额的年度增速高达61倍。

目前,CCtalk已实现教学工具、高并发、实时通信及平台化的“四位一体”,并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打造互联网教育生态圈,满足海量用户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如今,CCtalk平台被视为“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新物种,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TechCrunch国际创新峰会至今已在中国举办9届,已成为中国最顶级最国际性的创业盛事。参会者从2013年的3000人到2017年的8000人,包括国内外顶级的企业家、投资人、创业领军人物、跨界创新先锋登上TechCrunch,分享他们对未来科技发展的真知灼见。

以下为对话实录:

陈晓:沪江是国内知名的在线教育平台,大家说在线教育已经进入了3.0时代,从开始的数据化信息化逐步进入了现在的智能化时代,您认为目前在线教育的环境和现在的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杨继珩:我觉得今天这个场景其实蛮好的(掌门1对1首席战略官吴佳峻同台对话),掌门1对1是偏向于1对1这种长时间服务,沪江则比较着力在打造B2B2C平台的业务——CCtalk这一块的服务。跟原来MOOC、知识付费、1对1、1对多的这种体系最大的不同的是,我们吸引更多的互联网的老师以及机构入驻到平台上,其实现在很多老师自己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能力都很强。沪江做教育十七年的时间,我们已经逐渐将积累下来的模式、经验和一些产品体系、技术体系、运营工具都开放给老师,帮助老师更好地实现知识变现。大家在一个生态体系下生存,共同取得一些收益, 这是我们对在线教育未来方向的理解。

从平台的角度来讲,给老师提供优质的工具和提供优质学生,这才是共赢的体系。在未来,精细化运营、大数据的流量分发机制对于整个行业来讲都是很关键的。

陈晓:据了解,沪江正在探索人工智能与在线教育的可能性,语音识别、视觉识别、情绪识别这些技术在在线教育中可以改变什么?有哪些实质性的应用和场景?

杨继珩:沪江在AI方面,从2016年开始就有比较多投入了。像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人机对话等等,我们都有蛮多的技术实践,旗下几款产品都有应用到AI。比如 “天天练口语”,通过1对1用户语音的语音分析、韵律分析进行打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还有去年推出的Uni智能学习系统、智能学习课程方案,是通过对用户进行前测,了解用户当前的学习状态,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方案,同时在后续补充的学习过程中补充一些加强包。这样的设置,其实已经有一些分级教育的感觉。

陈晓:有人说,“AI+教育”是雷声大、雨点小,可能AI教学和真人教学是相异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推进“AI+教育”发展的困境是什么?

杨继珩:我不觉得AI在教育里面是雷声大雨点小。为什么这么说呢?实际上现在AI在教育的各个阶段里面用的已经比较扎实了,已经融到了最基础的教学路径里面,虽然表面上在模式上好像没有看到很大颠覆,但是在一些技术上面其实已经用得很深了。

从另外一个维度来讲,大家对AI期待很高,觉得这应该是能改变产业结构的一个东西。我认为要达到这一点,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持有大量的学习数据和高质量的知识结构体系,二是创新的产品和用户交互形态,以使这些数据内容,非常有效地触达并影响用户的学习过程。

关于“AI+教育”的困境,在产品模式上面,现在需要找到一些更前沿的、更突破式的产品模式,这样才能把AI的魅力往next level去做,现在所谓的困境可能在这里。

陈晓:我们了解到教育行业主要的盈利模式还是To C端卖课的模式,但这个卖课这种模式竞争比较激烈,对于这些,您有什么思考或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