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前教育 >
怀仁化物 立地仰天——怀化学院建校六十周年巡礼

 

怀仁化物 立地仰天——怀化学院建校六十周年巡礼

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

怀仁化物 立地仰天——怀化学院建校六十周年巡礼

怀化学院1978级校友、中科院院士席南华与怀化学院学生交谈。

怀仁化物 立地仰天——怀化学院建校六十周年巡礼

怀化学院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大师易图境为美术学院师生上示范课。

(本版图片均由怀化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提供)

周 文 张 斌 卢宗旺 朱跃军

60年励精图治,60年春华秋实。

秋意流金时节,我们走进怀化学院校史馆,一组数据令人振奋:2017年,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发布《2017广州日报应用大学排行榜》,在公布的前887强应用型本科高校中,怀化学院位列全国第188名。

这是一所专注本科教育、锐意改革的大学,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用成功与成才鲜活地诠释着“怀仁化物、立地仰天”的办学理念!办学60年,怀化学院已向社会各界输送了15万余名毕业生,涌现出了中科院院士席南华,长江学者、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贾宗超,著名作家王跃文,青年歌唱家陈思思,“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蒋悟真,著名画家祁璐,著名文创企业家郑林等一大批优秀学子。

铸魂 建设有灵魂的大学

怀化,绿水青山,人杰地灵。

这里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向警予、粟裕、滕代远的故乡;是红军长征转兵的地方;是抗日战争胜利“最后一战”的纪念地;是“世界杂交水稻”的源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这里走向世界。

翻开历史一页页画卷,找寻学校不平凡的发展轨迹,强大的红色基因和独特的区域文化是怀化学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

1958年,8位教师,开设2个专业,招收96名学生的原黔阳师范专科学校在黔阳县安江镇清香坪成立。从此,在雪峰山下的五溪大地上,燃起了怀化高等教育的“星星之火”。

60年来,怀化学院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经历了更名、停办、迁校、合并、升格等不同的历史时期,学校已化蛹成蝶。现有2个校区,占地面积1100余亩,在职教职工1135人,其中教授105人、副教授255人,博士学位教师151人。一批教师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省级学科带头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等。

学校有来自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7000人。拥有22个学院、部、中心,开设了52个本科专业,覆盖工、管、教、文、理、艺、经、法、农等九大学科门类。其中,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学校先后与乌克兰、印度、德国、美国、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匈牙利、英国、西班牙、马来西亚等14个国家的25所高校合作办学,吸引了俄罗斯、老挝、泰国、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尼泊尔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来校学习,国际化开放办学格局业已形成。

怀化学院在教师中一直倡导和践行“三个多想一想”:多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关爱自己孩子的,以此演绎出为什么我们应该服务学生热忱周到,关怀备至;多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教育自己孩子的,以此演绎出我们为什么要严格管理学生;多想一想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以此演绎出我们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与培养。由此,学校逐渐形成了“管理学生成长,服务学生成才,教育学生成人,引导学生成功”的“四成教育”模式。

中科院席南华院士写给母校的信中曾这样写道:“我的高等教育是从母校开始的。学生的勤奋、积极向上,老师的尽心传授至今难忘。偏僻,很多时候未必是坏处。我学会了静心、执着与追求,不足也变成了进取的动力。”

在怀化学院西校区,“易图境美术馆”古朴凝重。以健在的退休教师的名字来为教学场馆命名,在同类院校中实属罕见。中国画大师易图境老先生将近200幅艺术精品,无偿捐赠给学校。“易图境美术馆”是怀化学院人道德品格的形象代言。

高尚的师魂激发了学生成长成才的潜能,诞生了无数个奇迹。2003级学生洪战辉,“带着妹妹上大学”释放出感动中国强大的正能量;2003级学生田志慧,创造了“农民伯伯53岁上大学主修声乐”,成为湘西土家族音乐和语言研究专家的高等教育神话;2011级学生康洪奎,“侏儒小伙”健康成长为IT精英;2006级学生周善祥、彭亮,“科技小子”顺利搭上了就职国防科技大学天河计算机中心的直通车;2017级学生陈荣明,“湘西轮椅女孩”顺利进入怀化学院圆了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