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03 15:07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金秋十月,正是丹桂飘香、虾肥蟹壮的美好季节。为庆祝首届农民丰收节,2018年9月28日由老河口市稻渔产业发展商会发起主办的首届虾兵蟹将节拉开序幕,活动当天全市城乡上下热闹非凡。透过虾兵蟹将节,使我们不仅感觉到了渔业乡贤和老百姓以各种方式庆祝五谷飘香、盼望国泰民安的喜悦心情,而且看到了虾兵蟹将节所带来的连锁效应。
——为宣传农村改革成果搭建了大舞台。改革开放从农村起步,联产承包、乡镇企业、进城打工为40年历程写下了浓墨重彩的注脚。举办农民丰收节,可谓恰逢其时,为宣传农村改革成果提供了大舞台,充分展示改革开放的沧桑巨变,展望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为传统丰收节注入了时代内涵。为展示40年农村改革成果,老河口举办首届虾兵蟹将节庆丰收活动,开幕式主会场和捕捞体验现场、稻虾(蟹)知识讲座、“相约老河口 蟹逅丹水湖”文艺晚会,内容精彩,高潮迭起。特别是凝聚着渔业乡贤聪明才智的农产品展销会上,澳洲大龙虾、丹水湖大闸蟹让各地游客争相品尝、纷纷抢购。市委书记、市长在开幕式致词中说:到今年底,老河口可建成稻虾(蟹)种养基地3万亩,2020年建成稻虾(蟹)种养基地10万亩,成为鄂西北地区最大的稻鱼共作基地。
——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培植了“梧桐树”。老河口对农村水浇地统一规划,硬化道路,整改沟渠,平整土地,配套设施,动员和组织广大乡贤大力发展稻虾、稻蟹、稻鱼共作产业,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培植“梧桐树”。薛集镇马岗村对西排子河水库沿岸水淹地平整开发,引进江苏乡贤杜亚发展稻蟹种养基地3760亩,既为集体经济每年增加收入3万元以上,又增加有效水田面积2500多亩。虾兵蟹将节开幕式上,鸿源生态农业和壮大致远渔业合作社又与市政府签订投资协议,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培植了坚实后劲。目前全市引进外来乡贤、召回外出乡贤、激活本地乡贤1.3万人以上,其中渔业乡贤1600多人,有30多人与村集体合作共建稻虾(蟹)种养企业和渔业专业合作社。这些“金凤凰”源源不断的飞来,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为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送来了“聚宝盆”。稻虾(蟹)共作产业的快速兴起,不仅推进了土地“三权分置”,提高了投入和产出比例,拓宽了集体经济发展途径,而且为农民增收送来“聚宝盆”,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据测算,稻蟹共作每亩产蟹80公斤,产稻500公斤,收入可达11400元,扣除成本每亩纯收入8400元,比种植传统水稻增收8000元。农民除了流转土地收取租金外,还可通过参与稻蟹种养每天挣到务工收入120元。乡贤王书槐注册水云天农业科技公司,流转薛集镇四个村土地660亩精养澳洲淡水龙虾,年产虾苗5000万尾,年产商品澳虾6.2万公斤,稻谷26.4万公斤,销售收入8300万元。农忙时王书槐优先安排贫困户进田务工,每年支付工资10万元以上。
——为推进乡村全域旅游开通了“快车道”。设立举国同庆的农民丰收节,传承了各地的农耕文化,催生了乡村全域旅游,凝聚了亿万农民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老河口虾兵蟹将节开幕式上,虾蟹情韵、虾舞稻香丰收忙等农民自编自演的特色节目,不仅让观众和游客拍手叫好,而且为繁荣乡村文化旅游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特别是在游客捕捞体验现场,人声鼎沸,欢呼雀跃,各地游客纷纷卷起裤腿下水捕鱼,当日吸引各地游客2万人以上。乡贤刘秀鹏抓住乡村旅游大好时机,注册渔家傲农业开发公司,借助西排子河优质水源,在竹林桥镇小陈营村兴建稻虾种养基地2000亩,扩建有机大闸蟹、小龙虾直营店和生态休闲农庄,形成生态观光休闲农业科技示范区。
——为推进“三乡工程”注入了“兴奋剂”。为发挥“三乡工程”在乡村振兴和“一城两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老河口在李家染坊村建立“三乡工程”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以乡音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市民下乡。李楼镇乡贤丁建军引进监利县渔业乡贤高国勇在火星庙等五个村发展稻虾种养,将真真生物每年废弃的2000吨豆渣用于喂虾肥田,建立稻虾共作基地3500亩。乡贤马爱军投资1.2亿元,在仙人渡规划建设万亩稻虾共作基地,目前已建成虾池2900亩,产出优质龙虾50万公斤,销售额2000万元。同时将680亩虾池返包给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产业化运行机制,将小龙虾做成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