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9-09-01 16:49 阅读次数:
月亮灣幼兒園親子手工課堂 張玉峰 攝
編者按: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8月26日至30日,由江蘇省委宣傳部組織的“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行進式採訪活動將走進南京、常州、蘇州、南通、揚州五市。人民網記者圍繞住房保障、教育均衡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等民生工作,擷取各地群眾收獲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故事。
相關報道:南京棚改戶:拿到新房被這裡的"高大上"嚇到了江蘇常州:讓群眾過上幸福生活的“金壇答卷”江蘇蘇州:蘇繡小鎮“繡”出發展新空間
清晨5點20分,鬧鈴響起。江蘇海門市東洲中學教師曹津津准時起床,她要趕最早6點鐘的公交車,前往30公裡外的王浩初級中學。這個為支教而定的時間,已經持續了兩年。
與曹津津同樣挂職支教,或從鄉村來到城區“頂崗”學習的海門教師,5年來超過了2000人次。這緣於海門市在全省率先開展的“崗位集中統籌、集中調控”改革試點。
近年來,圍繞“建設人民滿意、師生幸福的現代化教育名市”總目標,海門市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機制創新為突破,不斷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在全省率先開展集團化管理機制改革,讓更多群眾享受到教育改革的紅利。
集團化管理促進教育資源更均衡
能否更加有效地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不僅決定著一個地方重大民生問題的改善,更決定著一個地方未來發展后勁的蓄積。
這一點,海門很清楚。
推動學前教育規范化、標准化發展,海門成立了9個幼教共同體,整體推進幼教共同體文化建設、品牌創建、管理創新﹔推動義務教育集團化、均衡化發展,海門將城鄉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全部納入集團管理,組建12個義務教育管理集團。這當中,教育管理集團在辦學模式、育人方式、資源配置、人事管理等方面擁有自主權,確保集團運行活力。
“我們園佔地8315平方米,有科探室、生活體驗館、親子閱讀吧,還有幼兒飼養角、種植區,讓每個孩子都能快樂成長。”介紹幼兒園時,海門月亮灣幼兒園園長錢慧一臉的自豪。這個幼兒園的孩子,多為務工人員子女,但他們享受到的環境和師資一點也不比城裡差,這與集團化辦園密不可分。
與這所幼兒園情況類似的,還有隸屬於海門東洲小學教育集團的新教育小學。北美式的校園風格,現代化的教學設施,行走在校園裡,很容易讓人沉浸在學習的氛圍中。在管理上,集團內部教師流動教學,搭配一體化的辦學理念等諸多運行機制,讓包括新教育小學在內的集團各校區優勢互補,均衡發展。
沒有薄弱學科,沒有薄弱學校,是海門市的辦學成果,也是對社會的承諾。海門人也有了這樣一個底氣:城區學校不再有學區之分,隻要擇校就是名校。
在此過程中,海門市在全省率先開展“崗位集中統籌、集中調控”改革試點,科學規劃、設計區域教師流動制度,加強並完善了校長輪崗交流、市區骨干教師到農村挂職支教和農村教師到市區學校“頂崗”學習等制度。
“要讓農村的孩子與城裡的孩子擁有相同的閱讀背景,擁有相同的成長跑跑道,讓每個孩子沐浴教育公平的陽光。”海門市委教育工委書記、教體局局長許新海說,創新教師流動機制,既能均衡城鄉師資配備,又能促使區域教師的專業素養整體提升,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1】【2】
(責編:孟二波、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