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退休教师记账40多年:工资涨了186倍,账本堪称生活史书

时间:2019-07-31 11:17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退休教师记账40多年:工资涨了186倍,账本堪称生活史书  
2019-07-25 07:49:54杭州网  

收入与物价

现在的物质条件明显好多了

陈炯章专门做了一个物价对比,他在1978年的家庭收支流水账里,明确记下了当时的物价水平,大米市场价0.6元1斤,但那时候一个月工资才31元,只够买50多斤大米,可想温饱问题确实很严峻。陈炯章说,现在大米平均每斤3元左右,是40年前的5倍,但他的工资是40年前的186.58倍。

​退休教师记账40多年:工资涨了186倍,账本堪称生活史书

↑1978年账单

“那时的猪肉市场价2元左右1斤,现在平均每斤14元左右,是40年前的7倍;那时的食盐0.17元1斤,现在是1元1斤,约是40年前的6倍;那时的白糖0.8元1斤,现在每斤5元,是40年前6.25倍;那时的鸡蛋7分钱1个,现在1元左右1个,现在约是40年前的14倍……”

陈炯章介绍,从那时候的物价水平可见,因为物质短缺,“吃的方面”压力很大。

但那时候旅游景区的门票很便宜,陈炯章在文章里介绍,他于1982年曾到成都、峨眉、乐山一游,那时的都江堰离堆公园和乐山大佛的门票都只要5分钱,峨眉山还未开展旅游,管理处只收了1人1角钱的行李存放费。2015年他再游乐山大佛时,发现门票价格比30多年前增长上千倍。

陈炯章分析到,1980年代,人们都在为温饱问题奔波,根本没有时间去旅游,也没有经济能力外出,所以很多景区尚未开发,并且价格便宜。但现在,人们有了收入增加,时间自由,旅游成为各地重要的第三产业,所以价格上涨得快“也有道理”。陈炯章介绍,退休后,他每年都要和老年朋友到国内外去旅游二至三次。

从农村走进都市

一家三代的变迁

陈炯章无疑是幸运的,他说考上师范校成为了自己命运的转折点。

祖辈都是务农,在离县城六七十公里的偏远山区里,大部分村民并没有这样的机会。他说那个年代,考上师范校就意味拿到了“铁饭碗”,“那一年,全公社就考上3个人。”

他读了几年小学,并没有读中学,但考试内容比较简单,最终考上了当时的叙永师范校。而他小学毕业的时候,才13岁,然后回乡当农民,并做了两年生产队会计。直到10年后的1974年,他才再次考上师范校。

“家里热闹了一晚上,然后第二天一早就赶去学校。”陈炯章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得知自己考上师范校后,村里很多人前来道贺,家里穷,但还是买了瓜子花生招待大家。

记账是从当会计是养成的习惯,读了两年后,陈炯章1976年正式回乡当上小学教师,紧接着结婚,妻子徐安芬没有工作,既要干农活,又要照顾家庭,他说这叫“半边农家庭”。

64岁的徐安芬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那时候要种两亩多的水田,还有几亩旱地。父母当时年事已高,地里基本上靠她一个人干,周末放假,陈炯章会回来帮着自己干。

徐安芬说,陈炯章的工资成为这个家庭的经济支柱,每个月31元,得小心翼翼地花。一家人吃饱穿暖,三个兄弟上学,以及抚养两个孩子,都得靠这笔钱。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陈炯章在自己的记账本上,清晰地写下每一笔开销。也从这些账目里,记录下了家庭命运的改变。

陈炯章在皇华镇老家教了18年书,又调到县城工作18年,先后担任教导主任、校长26年。2001年,陈炯章参加了古蔺三小集资建房,并于2002年底搬进了新房,陈炯章说,相当于自己已经年过50,才真正在县城扎下根来。

​退休教师记账40多年:工资涨了186倍,账本堪称生活史书

↑从教36年,陈炯章得到了诸多荣誉。

他的两个孩子均在2000年大学毕业,并在成都有了稳定的工作,组建家庭,购房置业。陈炯章说,从老家皇华镇石鹅村,到古蔺县城,再到成都,是一家三代人不同的时代命运。

对陈帆来说,父亲的账本,更是一笔精神上的财富。她说,生活不能跟着别人比,要跟自己比,要跟昨天比,日子越来越好,就是最幸福的。

 
(原标题:)   来源:红星新闻    作者:记者 杨灵    编辑:管鹏伟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