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教育焦虑是中国家长无法逃脱的牢笼

时间:2018-10-01 19:33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null

“全民留学潮”目前在国内已经初露端倪,预计在将来会变得更加普遍,而且大家的期望值会渐渐从“海外留学”变成“海外名校留学”。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Lucy Yu

对于任何一个有孩子且重视教育的家庭来说,教育焦虑都是一个无法逃脱的牢笼。

近日,冰川思想库接连发表了几篇探讨中国教育相关问题的文章,从天价补课费(见《补课费,正成为压迫中产阶级的另一座大山》),学霸补习老师(见《当“学霸”乐于担任培训机构教师,你是否受得了这股泥石流?》),低龄留学潮(见《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给中国教育投下了一张反对票》)等不同的角度来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讨论。在面对这些教育怪相长吁短叹之余,我们也要用理性的视角来看待与分析,并尽可能努力地去寻求一个解决之道。

1

我在新加坡的《联合早报》曾经撰文点评过新加坡的“全民补习”现象,也将此现象归咎于中产阶级的焦虑。对于一个常住人口仅有500多万的蕞尔小国,新加坡国民一年花在补习班上面的费用就超过10亿新币(近50亿元人民币)。

与中国有所不同的是,新加坡的教育系统崇尚“少教多学”,即使是要马上参加“高考”(A Level)的学生,在校上课的时间每天也不过五六个小时。老师“少教”了,学生又如何做到“多学”呢?补习班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缺。在新加坡,许多学生都是在补习班完成主要的学习任务,而在学校的正常授课时间里补觉则是一种并不少见的现象。

null

新加坡学生上学

日本、韩国以及中国香港等地的补习班,也都是暴利产业。

在中国,补习现象的出现因为国情的不同,要比前述地区更复杂一些。除了在教育资源过剩的地区由校外人士开办的补习学校之外,在教师待遇较低与校外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方,一些体制内教师会“强制”要求学生参加自己开办的补习班。

拒不参加者,会在各种层面受到负面影响。轻则是老师已经给班内大多数同学在校外“开小灶”而在校内教学中不会全力以赴,重则是老师明里暗里给学生不公正的对待,对家长和学生施压,让他们妥协。诚然,这种现象是不健康的,但是我们又是否有想过教师的待遇问题,尤其是他们的待遇与付出是否成正比?

补课费正逐渐成为压迫中产阶级的另一座大山。是什么让补课费如此之高?又是什么让家长心甘情愿买单呢?教育机构要生存,一要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二要收到足够的学费来维持运营。这两者是互相关联的。

一个能够得到学生和家长欢迎的老师,往往在专业知识、教学技巧和人格魅力方面都相当出色。而这样的一个人在其他的行业工作,报酬想必也不会低。所以要将这些优秀的人留在教育行业,就要付出足够高的薪水。

要想在支付教师高工资的同时又能挣到钱,收取高额的学费就成为教育培训机构的不二法门。要想把价格收得高,又让客户愿意买单,那只能是教育培训机构给客户提供的价值要高于客户愿支付的价格。

倘若是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部分的教育培训机构会如此急功近利:花费大量人力物力钻研考题、教授学生应试技巧、张榜公布学生升学佳绩,等等。毕竟,学生的成绩和升入名校的数目几乎是当前教育行业仅有的KPI(关键绩效指标),焦虑的家长们看到往年的成功学生案例,自然愿意勒紧裤带掏腰包让孩子去参加这样的补习班。

2

能让家长心甘情愿交出高额学费的老师,自然自己也非等闲之辈。“学霸补习老师”越来越多,也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 学霸当老师这件事原本无可厚非:他们自身本是成功的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感悟。让优秀的学生来当老师,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让大家感到不适的,大概是学霸们清一色地投身补习行业或私立学校,而非在体制内的公立学校服务。公立学校经费有限,老师待遇有限,留不住学霸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null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