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克拉玛依教育转型变奏曲

时间:2018-10-01 19:31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克拉玛依教育转型变奏曲

克拉玛依教育转型变奏曲

  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高中部2017年秋季开学典礼。

<img alt="" data-cke-saved-src="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18-02/11/03/645833_zhangp_1518070797616_b.jpg" src="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18-02/11/03/645833_zhangp_1518070797616_b.jpg" "="">

  新疆克拉玛依市的中学生在自主物理实验室做实验。

  义务教育实现高位均衡之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之路该怎么走?前些年,新疆克拉玛依市率先实现了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却遭遇了严重的优质生源流失。伴随着无奈、迷惘和阵痛,这座西部城市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教育转型之路,使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达到97%。

  闪亮“名片”背后的优质生源流失

  说起克拉玛依市的教育,凡到过这个城市的人都印象深刻。作为新疆乃至西部地区教育的一块“高地”,高质量教育是这座城市的一张闪亮“名片”。

  2006年至2012年6年间,克拉玛依市各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投入总计就达79.13亿元,从这个数字背后,可以看出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教育的重视程度。作为新疆最早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城市,克拉玛依为全市老百姓提供了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然而,就在教育界人士们对此津津乐道、充满自豪感的时候,中考优质生源的流失,给克拉玛依教育人带来了一个“下马威”。

  原来,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目标取得突破之后,克拉玛依市每年排名前200名的中考优质生源,几乎都被新疆首府城市的学校挖走。生源被“围猎”,让克拉玛依的教育处于尴尬境地,特别是引以为傲的高质量均衡带来的闪亮光环,在生源流失中显得有些暗淡。

  克拉玛依的教育怎么了?为何留不住优质生源?一个个尖锐的问题,如利剑般飞向克拉玛依市教育局局长彭建伟。

  质疑之声,不仅来自市民,还来自政府官员。彭建伟的压力陡增,一段时间以来,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他,血压升高到令医生都吃惊的程度。

  面对质疑,彭建伟也困惑不已。的确,无论是从办学条件等硬件来看,抑或是从师资队伍、学校管理等软件来看,克拉玛依教育的各项指标,可以说在新疆都是“高高在上”的。可是,优质生源流失现象为何会如此严重?

  说起均衡后的克拉玛依教育,有的家长说,虽然质量高,但高考升学渠道比较单一;有的家长说,教育还不够多样化;还有的家长说,虽然质量高,但可选择性比较低。

  这些看法和理由,怪罪到高位均衡的克拉玛依教育上,多少有些让人难以理解。这样的“怪罪”,让对教育理想有着执着追求的彭建伟,也倍感委屈。他心里清楚,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数量,并不真正代表教育质量,真正的优质教育是关乎学生未来,关系学生全面发展。

  然而,家长们并不买账,他们更在乎自己的孩子能否接受到想要的教育,能否考上理想中的大学。一些家长用脚投票,“逃离”这片优质教育高地,选择把孩子送出去,想办法把孩子送到那些考上北大清华学生数量多的学校去。

  此情此景,对彭建伟的打击很大。为此焦虑和着急的,不只有彭建伟,还有全市的中学校长们。

  “我们把优质生源集中起来,办几个实验班、尖子班,满足家长希望自己孩子上名校的愿望,这样就可以把优质生源留下来了。”不少校长向彭建伟建议。有的校长甚至还拿出了具体方案,只要彭建伟点头,就能马上实施。

  彭建伟意识到,一道两难选择题放在了自己的面前:如果坚持不办尖子班、实验班,优质生源的流失会导致教育生态恶化,让教育管理者承受沉重的内外压力;如果办了实验班、尖子班,虽然集中全市力量能增加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学生的数量,满足家长愿望,但努力建立起来的均衡发展的教育生态就会遭到破坏。

  难道是教育均衡的错?困惑中的彭建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均衡之后,教育的路该往哪里走?均衡之后,老百姓又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彭建伟最后弄明白了,老百姓“抱怨”的背后隐藏着对更高品质教育的需求。“家长们不是非要让自己的孩子上北大清华,他们对教育的需求,已经是高位均衡所不能满足的了。”彭建伟感慨地说,“时代变了,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家长们对教育的需要已经从均衡转为高质量、有特色、多样化、可选择的教育了。”

  几番焦虑、挣扎和思考,彭建伟终于找到了优质生源流失背后的症结所在。

  教育转型工作陷入两难境地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