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怎样的劳动教育更有意义?沪上小学开展主题研究

时间:2019-06-28 20:18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劳动教育,家庭是实践首站

  “五一”节前,一项“怎样的手才是最美的手”的主题研究在和田路小学五年级展开。孩子们寻访外婆的手、环卫工人的手、炒茶工人的手、削凤梨的手……感悟到“一餐一食”皆为劳动所获。有孩子说,“今年我和妈妈去了黄山茶场,才知道茶叶店里的茶叶都是炒茶工人在100摄氏度的锅里用手炒出来的。炒茶工人每天炒茶练就‘铁掌神功’,我打心底里敬佩他们。”还有孩子说,“水果店老板粗糙的双手布满被凤梨的刺划出的一道道伤痕,因过敏又红又肿,但老板说:不吃苦,哪有饭吃?”现在有些孩子、家长疑惑,扫地、烧菜都有“机器人”,还需要劳动吗?孩子本想做点家务,家长却说:“不用你做这些,赶紧去做数学题、背英语单词!”如今,重“智育”轻“劳育”的现象普遍存在。今天是国际劳动节,怎样的劳动教育对中小学生更有意义?

  打造学校农垦基地

  劳动教育不只是简单“说教”,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实践,让孩子认识到一双双普通又平凡的劳动者的手,改变了生活、创造了财富,赢得他人尊重。这样有创意的小研究,只是和田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创意101项中的一个。一年级小朋友通过种植蔬菜,认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调查护士、消防员、医生等不同职业的帽子为何不一样,了解不同职业该具备哪些要求和素养;叫外卖,到底算不算劳动?小伙伴还启动“快递怎样送到手”的研究。从走访快递公司、与快递小哥沟通,到观察记录购物网站上物流信息等,从而认识流水线分装、合理规划路线、定点投递方法,在活动中孩子自主体验,自我教育。

  劳动教育不仅仅是扫地、洗碗等传统意义上的劳动,还包含劳动意识、劳动兴趣、劳动习惯、劳动创造以及劳动追求等。近十年来,学农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成为中小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学农活动因实践性较强,深受欢迎。日前,全市首个学校农垦基地在曙光中学建立。与学校一路之隔,打造学校农垦基地,不仅是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地,也成为“果木嫁接、绿植培育”等相关课题研究的试验场,探索推动劳动教育课程化的同时,将高中生研究性课堂延伸至校园外。

  探索“创造性”劳动

  还有一些学校通过科技教育、人工智能等,赋予劳动教育新的内涵,探索“创造性”劳动的时代意义。南洋中学将劳动教育和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学校在劳技课和拓展课上全面引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课程,学生们在创新实验场所接触无人机、VR、3D打印、编程、表演机器人等,让劳技课成为“人气课”。

  学校劳动教育之外,家庭更是推进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今年劳动节前,绿苑小学给全校每个孩子布置了一道劳动节挑战性作业——了解劳动节的由来,向长辈学习一项劳动技能,比如包馄饨、拖地板、烧菜等,通过照片分享“我劳动、我光荣”。推进劳动教育,家庭理应成为劳动实践第一站,可以让孩子跟着父母去上班,体验父母的职业。哪怕现代智能家居中,已有了扫地机器人、水电煤自动扣款缴纳、果汁机远程预约操作等创造性智慧劳动,对孩子来说,做好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始终是最核心的基本劳动。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