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小学教育
小学开设四门外语 大学教授也来上课

 

小学开设四门外语 大学教授也来上课

川师附小考察团深入巴塞罗那大区及周边12所师范大学、中小学进行参观交流

小学开设四门外语 大学教授也来上课

  狮山少年用娴熟的英语向美国客人介绍学校文化产品

小学开设四门外语 大学教授也来上课

  美国茉莉小学师生与川师附小学生同唱《茉莉花》

小学开设四门外语 大学教授也来上课

  邱华校长受邀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全美第97届社会研究教育会议,并做报告。

  随着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教育国际化进程不断提速。在成都东部,狮子山上,有一所“大学中的小学”——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简称川师附小),一批又一批既有中华底蕴,又具国际视野的狮山少年,从这里出发,走向五湖四海。当他们以阳光、积极的姿态拥抱世界,这份从容与自信,源自根植于心的基因——国际理解教育。
  在这里,小学一年级就用全英文上数学、科学课。
  在这里,除英语之外,还开设了西班牙语、法语和日语课程。
  在这里,大学教授走进课堂,为小学生亲授外语。
  2017年11月,川师附小校长邱华作为中国校长代表,受邀参加全美第97届社会研究教育会议,这是美国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文科学术会议。邱华校长站上国际舞台,以“从教育和跨文化的角度来发现迅猛发展的中国教育”为题作报告,分享川师附小国际化教育的实践与成果,这是对川师附小教育国际化的肯定,也是实力的彰显。
  近年来,川师附小通过国际理解课程、友好学校共建、主题活动、学科渗透等方式,推进以国际理解教育为主要载体的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瞩目与称道。

引进剑桥课程 发展学生跨文化思维和交际能力

  经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局严格评估,川师附小成为剑桥国际小学社区成员,也是中国西部第一所剑桥国际小学学校。学生从一年级开始,每周一次纯英语环境下的剑桥数学、剑桥科学课程,由获得剑桥大学颁发资质的专业教师授课,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局的官员定期到学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用全英文上数学、科学课,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尽管每堂课都配备了汉语助教,但助教只是在最关键的知识点上予以点拨,而非逐字逐句地翻译,这样一来,学生必须主动调动英语思维,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去理解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校认为,外语教育的目标不仅要满足语言的交流,也应重视跨文化思维的发展,品格与素质的培养,以及对多元文化的了解、理解与包容。
  川师附小引进剑桥课程,得到了教育界同仁的高度认可,一位名校校长对此评价:“教育国际化是在不同的制度和文化中找到一个契合点和平衡点,在促进文化理解、包容与融合中,达到国际理解、共融共生、和谐发展的育人目的。”

促进中国西班牙文化交融 塑造跨学科研学项目典范

  在全国范围内,小学阶段开设西班牙语课程的学校屈指可数,而在川师附小,西班牙语教学已成为一大特色。正是因为这一优势,川师附小作为唯一一所中国学校,成为西班牙巴塞罗那教育局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文化交融的六所合作学校之一。
  这个合作项目名为“一起来”,是不同文化背景下跨学科的研学项目。此项目已在川师附小开展了两年,第一年以传统故事为主题,双方相互推荐自己国家的经典故事,各自去阅读和理解对方故事内容,然后用绘画、舞台剧、手工等艺术方式来演绎。第二年,双方又以儿童歌曲为主题,用各自的方式来演唱对方国家的歌曲。
  两年来,中西两国学生通过书信、网络等方式交流,了解彼此的班级、学校和城市,通过阅读、唱歌、绘画、舞台剧、乐器演奏等方式了解对方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川师附小的老师们说,只有帮助学生经历文化交融,才能使他们具有兼容并包的胸怀。
  受巴塞罗那教育局的邀请,每年5月,川师附小甄选优秀学生,赴巴塞罗那考察访问、汇报表演。所有参与“一起来”项目的学生作品均编辑成书,并制作成CD出版发行。在书的最后一页写道:“这本书和CD,是两个城市孩子们用嘉泰兰语和中文合作的成果,给学校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教材。一方面,它让遥远国度的文化离我们近在咫尺;另一方面,它塑造了一个由学校、非政府组织和其他机构协调合作开展跨学科研学项目的典范。”

构建多语种外语校本课程 让学生积极面向世界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