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图文:公平优质 新时代武汉教育的新使命

时间:2018-08-14 17:55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图文:公平优质 新时代武汉教育的新使命)

    湖北日报讯 图为:长春街小学学生表演越剧。
    图为:足球小将大比拼。
    图为:中华路小学金都校区校园环境优美。
    图为:校企合作。
    图为:余家头小学学生诵读国学经典。

    教育兴则人才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十九大报告中的这句话,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概括出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新使命。武汉市认真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公平优质发展,立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优异的教育成果托起未来和希望。
    2017年,武汉顺利完成中小学配建21所、幼儿园34所,为全市适龄儿童提供入学入园学位26770个,“入学难”进一步得到缓解;
    2017年,武昌区武珞路中学等一批优质学校托管普通学校,武汉建立217个学区,“强校”“弱校”抱团发展,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
    2017年,中高职“直通车”继续受考生追捧,武汉率先在全省实现市、区中等职业教育全面免除学费,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2017年,武汉推进中小学校“按需设岗、双向选择、逐级聘任、绩效考核”岗位聘任新机制,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
    2017年,450个农村学校基层党组织划归教育局党委直管,理顺农村中小学党组织管理体制,夯实武汉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的基础……
    一组组亮眼新数据,一项项改革新举措,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要求,着力构建教育发展新常态,开启武汉教育发展新时代,让武汉人民有更多获得感,真真切切感受到学在武汉的幸福。

    2017三大教育热词

    热词一 普惠

    缓解“入园难”“入园贵”八成孩子能上公益普惠性幼儿园

    2017年新生入园人数持续增长再创新高。武汉市教育局提请武汉市政府印发《武汉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全市住宅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清理整改工作的通知》,大力推进住宅区配套幼儿园移交工作。
    武汉支持公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对认定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按照一级及以上幼儿园一年3000元/生、二级幼儿园一年2400元/生、三级幼儿园一年2000元/生的标准予以财政补助,奖补力度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经过全年努力,2017年武汉市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比2016年提高10多个百分点,“入园难”“入园贵”进一步得到缓解。

    26770个入学入园学位让孩子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2017年,武汉市有约10.3万名小学新生入学,比2016年新增7000人,为8年来入学人数最多的一年;有约7.3万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阶段学习,比去年新增2000人。
    为努力缓解局部地区入学矛盾和“大班额”问题,2017年武汉完成中小学配建21所、幼儿园34所,为全市适龄儿童提供入学入园学位26770个,其中中小学19140个,幼儿园7630个。
    新、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主要分布在全市入学矛盾突出的地区,如白沙洲地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金银湖地区、盘龙城地区等。洪山区共有4所新建小学完工,包括洪山区第二小学、武珞路小学爱家分校、街道口小学东方雅园分校、广埠屯小学清江锦城分校,共提供4010个学位。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新建了两所小学和两所幼儿园,分别提供学位2700个和450个。

    统一城乡标准武汉义务教育基本实现零收费

    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我国统一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含民办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武汉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零收费。
    与此同时,“实行市、区属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费”被列入了武汉市2017年“十件实事”之中,武汉市率先在全省实现市、区中等职业教育全面免除学费,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此前,武汉已有三类学生享受了中职免学费政策,分别为农村户口学生、涉农专业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2017年春季学期起,新政策扩大到了所有学生。

    热词二 改革

    教育局党委直管450个农村学校基层党组织

    2017年5月,武汉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校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和职责任务,理顺了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全市422所农村中小学,450个农村学校基层党组织,11000名党员,党组织的隶属关系由街道工委划归区教育局党委直接管理,理顺了农村中小学党组织管理体制,夯实全市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的基础。
    为学习贯彻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市委对市属高校、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武汉建立市属高校、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推进市属高校、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中小学教师聘任新机制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
    武汉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中小学校“按需设岗、双向选择、逐级聘任、绩效考核”岗位聘任新机制,高中实施率达到100%,初中实施率达到97%,小学实施率达到78%,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率进一步巩固提升。
    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17年,市级受理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投诉查处率达到100%。完善中小学教师轮岗交流机制,2017-2018学年度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交流人数达到2800人,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3%。加强骨干教师培训,市级计划培训教师3.88万人。组织第三届黄鹤英才(教育)计划“名师工作室”建设,新建工作室20个。

    深化校企合作试点校企联合培养现代学徒制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为建立中职成才立交桥,武汉深化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拓宽“3+2”中高职分段培养改革范围和规模。2014年,武汉市“3+2”和“五年一贯制”招生人数2880人,2015年招生3853人,2016年招生4275人。2017年,在汉高职试点院校13所,中职试点学校24所,招生3469人。2017届有8826名中职毕业生通过技能高考、单独招生升入高等院校学习深造。
    武汉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首次发布《武汉市中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制定《武汉市高水平职教实习实训基地考核标准(试行)》,推动10个实习实训基地项目化管理。遴选9个行业、15家企业、23所职校、2671名学生开展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热词三 创新

    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一批优质学校托管普通学校

    武昌区武珞路中学与光谷三初签订接管协议,光谷三初更名为武珞路中学光谷分校;硚口区内5所普通学校,被5所名校整体托管;武汉常青第一学校整体托管东西湖金银湖中学……一批优质学校托管普通学校,让更多孩子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教育,是武汉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新举措。
    2017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工作列为全市“争当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项目,建立和完善了6项工作机制,启动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区督导评估。
    除了优质学校托管,武汉还建立217个学区,“强校”“弱校”抱团发展。实施学区制管理的比例,中心城区达100%,远城区超过50%。此外,武汉推进了55对委托管理工作项目,对30个小班化教学共同体全面开展调研。

    建设学习型城市成立“武汉教育读书联盟”

    2016年,武汉成功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2017年9月18日,“第三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在爱尔兰开幕,全球80多个国家的700多名地方政府代表出席此次会议。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武汉等4个城市参加了这次会议。10月23日至25日,武汉市应邀参加由教育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召开的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并在大会交流发言。
    2017年初,首届书香教师、书香团队、书香家庭展开评选,获奖个人、家庭、团队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成果和心得。近年来,武汉市制定了《武汉市教育系统职工书屋建设暨读书活动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成立了市区教育读书联盟,举办全市读书分享会,让学校和家庭溢满书香、浸润经典、传承文明。“武汉教育读书联盟”官方微信公众号也随之开通,2017年推送教师读书荐书品书文章、视频及文字稿件近千篇,关注量近百万人。
    2017年11月12日,在教育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召开的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总开幕式上,武汉3位市民获全国“百姓学习之星”荣誉称号,5个品牌获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荣誉称号,4家单位获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荣誉称号。

    2017三大教育热事

    武汉基层教师进京走上十九大“党代表通道”

    2017年10月19日,十九大代表、武汉市第一聋校副校长杨小玲打着手语,走上十九大“党代表通道”,和中外媒体记者进行面对面交流,讲述她对教育未来的期待。27年来,她一直陪伴着孩子们,坚守在无声的世界里。
    除了杨小玲,武汉市民还记住了一位心理健康教师耿喜玲的名字。教师节前夕,武昌实验中学心理健康老师耿喜玲获评“2017年武汉市年度教师”。从教35年,她率先将心理健康课引入武汉中小学课堂,被学生们誉为“心理按摩师”。
    经过层层选拔,2017年10月,150名优秀教师从数万名教师中脱颖而出,参加了市级“教师五项技能竞赛”比赛,展开教学设计、教学演示、教学反思比拼。“教师五项技能竞赛”至今已有15年历史,是武汉教师展示职业技能的品牌赛事。
    2017年,武汉市还评选出第十一批“市级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除特级教师外,“市学科带头人”和“市优秀青年教师”是分量最重的教师专业领域的荣誉称号。“市学科带头人”和“市优秀青年教师”自1997年开始,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批分别评选出200人和400人左右。

    全国“汉字听写”前三名都是武汉小学生

    2017年《汉字风云会》总决赛上,光谷四小代表队从全国36支代表队18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包揽本次全国大赛前三名。
    《汉字风云会》前身为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历经两个多月,整整12期节目的比拼,36所小学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角逐,来自武汉光谷四小的3名女生毛欣怡、吴佳蕊和夏如意分别将全国冠、亚、季军收入囊中,成为全场最大赢家。其中毛欣怡从复赛一路闯进决赛,每次对阵均击败对手,从未失掉一分,成为实至名归的全国总冠军。
    在国内、国际的各大赛场上,武汉中小学生屡次站上领奖台。武汉二中的吴金泽获得第58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金牌。在第48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赛中,华师一附中洪千坦和汪品源两名同学都夺得了金牌。四十九初学生夏汝萱在2017年亚洲国际跳棋锦标赛上,代表中国队出战,收获了3枚金牌和1枚铜牌。坚持素质教育,为武汉中小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成长平台。

    武汉“戏曲进校园”吸引央视三度聚焦

    2017年3月,央视戏曲频道《戏曲采风》栏目持续在汉拍摄武汉中小学推广戏曲广播体操。这是央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第三次聚焦武汉“戏曲进校园”活动。
    3月27日至29日,《戏曲采风》栏目先后在育才小学、长春街小学、育才二小、七一中学、八十一中、三十中等6所中小学进行了拍摄。戏曲广播体操自1月30日在央视戏曲春晚舞台亮相以来,受到戏迷和社会各界的多方关注。这套体操在网络上传播非常广,但武汉是全国“落地”最快的地区,从老师到孩子们都在学、都会做。目前,武汉市中小学都参与了戏曲广播体操的推广。
    晨读《弟子规》、午诵《朱子治家格言》,晚上还要“三省吾身”记录言行得失……优秀传统文化继续在武汉市中小学校园扎根。学生们不仅诵读经典,还在校园里学习书法、国画等特色课程。

    为加强中小学生体、卫、艺教育,武汉市大力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布局61所试点学校和26所示范学校;校园足球布局学校达到400所;开展游泳进课堂工作,近2万名学生受益。

    策划:武汉市教育局
    撰文:邹永宁
    图片由武汉市教育局提供

(原标题:图文:公平优质 新时代武汉教育的新使命)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