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小学教育
一位妈妈和学校的抗争记: 我的孩子应该有不背弟子规的权利

 

一位妈妈和学校的抗争记: 我的孩子应该有不背弟子规的权利

2015-03-17 22:11 来源:博雅小学堂

原标题:一位妈妈和学校的抗争记: 我的孩子应该有不背弟子规的权利

微信ID:boyakids

『中国第一家儿童人文移动电台』

我女儿8岁,和文中的孩子一样,也在北京某公立小学上学,学校给每个孩子也发了一本《弟子规》,每周还专门安排一节课背诵。但我发现老师并不讲解,所以孩子并不解其意,而我从不过问弟子规的事,家里也没有按照弟子规的要求来规范孩子。最后我发现,虽然女儿能背诵,但《弟子规》于她,根本不可能起到树三观或者把她教傻的作用。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为了让孩子们亲近中国文化,堂堂帝都居然有这么多学校会把这种伪国学介绍给孩子,这让我很遗憾甚至有点震惊。我没有文中妈妈那么勇敢,只是消极抵抗。但,如果更多的人站出来,总有一天,《弟子规》将被清出北京的小学。

给学校写了一封请求不背《弟子规》的信之后

文 | 北京的一位母亲

我准备向学校宣战了。”两个月前某一天,我家孩儿他爸突然说。

“宣什么?”我问。

“要求不让GG背《弟子规》。”他爹怒气冲冲地回答。

GG是俺家娃,目前差一个月7岁,在京郊某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公立小学读一年级。

开学后不久,老师突然在“作业短信”中通知家长,现在学校要普及中国传统文化,一年级学生的作业是背《弟子规》,要求家长在家里也督促孩子背诵。

此前,我对《弟子规》完全不了解。GG幼儿园时,就有背诵《弟子规》一项。但是个自选项目。不知是嫌多怕麻烦还是什么,GG的班级没有选,而是选了背古诗词。但我的朋友、同学和同事中,不少人的孩子确实都从幼儿园开始就学习、背诵《弟子规》了。有时候听他们讲述背了这背了那,感觉我们家孩子的国学教育已经被甩了几条街。

因此,小学最初要求背诵《弟子规》时,我的态度还是很积极的。但孩子不理解,为了能背下来,家长必须要讲。这一讲,我的感觉就发生了一些戏剧性的变化。

从字面上理解,我对其中的许多内容并没有太多不同意见,但通篇下来,这1080个字仿佛在我眼前构造了一个具体的人——他安静,顺从,行事小心,从不高声讲话;他恭恭敬敬,动辄鞠躬,几乎没有抱怨,他对人友爱,对己严苛,生活简朴,唯恐被人指摘错漏,他对上从不忤逆,对下恪显尊贵,从不介入是非,也从不乱管闲事。总的来讲,这是一位完人,却不像是个活人,而是个套中人,他永远活在别人对他的评判里,所做的事都是为了让别人说他是懂理、不逾矩,但他没有自己的原则、责任和理想。他不仅不是活人,还是位“故”人——一个始终处于“老态”的人,一个永远在别人身后张望,看哪条路走得人多,便将其作为自己的路的人,然后,他还要用这些人生经验去教育自己的后代,所谓“训蒙”。

我很难说清楚这种感觉。我不能说忠孝悌信礼义廉耻都是错的,但是,只要想到,要将我眼前这个蹦蹦跳跳、一脑子鬼主意、喜欢卖萌整天问东问西的小男孩儿,变成那样一个老气横秋的夫子,一个事事看别人眼色来决定做与不做、用长辈意识替代自己主见的人,我就像心里像爬进了蛆,不只不愿意,还有些恶心。

不知是不是偶然,这期间,我看到许多关于背《弟子规》的贴子。原来要求背诵《弟子规》的可不只限于幼儿园和学校,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都要求职工上班前先背《弟子规》,以树立职工对老板的正确态度。细想去,那个唯唯诺诺、恭恭敬敬、从不生事的“套中人”,确实是个理想的职员样本:老板虐我千万遍,我待老板如初恋。

我甚至还去问过GG的爷爷,上小学时有没有读过《弟子规》。老人家94岁了,上过私塾,也读过民国小学。他耳背,用手搂着耳朵听了几遍才听清,然后很认真地回答:这个东西,没学过。他一直记得的是小学时读的胡适的诗《兰花草》,“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80多年过去,他还能背得一字不差。

这之后,学习《弟子规》这事儿在我们家就淡了下来。我几乎没再主动讲过,包括寒假老师留了背诵作业,我们也是以一种主观故意的忽视,选择了不完成这项作业。

所以,当孩儿他爹突然宣布这一决定时,我当然是赞同。

“你打算怎么办?”我问他。

“我要写封信,给他们学校门口贴的那个牌子上的人。”

“哦,那上面好像是个督学。这个渠道不知道有没有效啊?”我有些担心。我记得那是个163邮箱,想来是个私人邮箱,不晓得是不是装门面的。

“要是没效,就直接把信交给班主任,让班主任转交给校长。”孩子爹愤愤地说,“我不能让他们把我儿子教成个奴才。”

我听了哈哈大笑。“没到奴才那么严重的地步吧?”

“只要往这条路走,迟早就成奴才。”他眼睛一瞪,似乎我就是那个把他儿子变成奴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