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小学教育
培养本科教师“直供”乡村小学

 

  ■ 本报记者 张惠宁

  2016年至2020年,每年在海南师范大学培养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定向“免培生”200名(高招本科提前批报名)。每年在琼台师范学院培养专科层次的公办乡镇幼儿园定向“免培生”100名(中招提前批次报名)。

  “免培生”,免学费住宿费,每年给予6000元生活补贴,合格毕业生并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后,保证有教师编制和岗位,服务定向培养市县的乡村公办小学和公办幼儿园。

  乡村小学“老人”超编新人难进

  “最年轻的一位老师也40岁了,其他全都是50多岁的老师,一年级的课堂上,都是‘奶奶’老师在上课。”这是2015年10月28日儋州蓝洋二小留给记者最深的印象。而这并非特例,蓝洋中心校老师们告诉记者,“蓝洋镇从2008年以来就几乎没再进过新老师。”

  蓝洋镇的情况,在全省并不是特例。在今年5月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昌江、白沙等数个市县教育局均向省教育厅提出希望针对教师超编严重现状,能出台相关政策解决新教师进岗的问题。而小学是超编的“重灾区”,因为超编,新人难进。“在我走过的乡村小学、教学点,教师年龄都偏大。”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关心凤说。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将直送教师到乡小

  学校需要新教师,新活力。今年海南教育界除了继续向全国引进优秀中小学校长和学科骨干教师外,在改变师资力量方面另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按照国务院部署,出台《2016年海南省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实施办法》,从今年起,连续五年,在全省实施乡村教师“县来乡去”定向培养计划,为全省乡村公办小学、公办幼儿园免费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乡村教师。

  2016年至2020年,每年在海南师范大学培养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定向“免培生”200名(高招本科提前批报名)。每年在琼台师范学院培养专科层次的公办乡镇幼儿园定向“免培生”100名(中招提前批次报名)。“免培生”,免学费住宿费,每年给予6000元生活补贴,合格毕业生并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后,保证有教师编制和岗位,服务定向培养市县的乡村公办小学和公办幼儿园。按文件规定,各市县(区)应将编制指标优先用于本地区定向免培生的录用,或在省核定的编制总额内,通过调剂编制方式解决定向“免培生”就业,确保定向免培生有编有岗。“确保有编有岗”,被认为是海南省落实国家乡村支持计划相当“实在”的地方。

  海师承担“免培生”培养,小教专业全国排名第八

  免费定向培养,毕业后有编有岗,体现了省政府对乡村教育的重视,且提出了切实举措。

  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具体承担“免培生”的培养任务。成立于2003年的初等教育学院,设立的小学教育专业(分语文与社会、数学与科学和英语三个方向),虽然年轻,却成长很快,是海南师范大学三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之一。根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中国科教评价网推出的《2016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估报告》显示,海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在全国187所师范院校同专业排名中,名列第8位。

  据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院长张玉成介绍,该学院现有教师27名,56%具有博士学位,100%具有硕士学位,平均年龄不到40岁,是一支年富力强的队伍。

  根据市县需求调整培养模式:一专多能

  记者从《2016年乡村教师定向培养需求计划表》上看到,海口、儋州、琼海、文昌、万宁、屯昌、五指山、澄迈、临高、陵水、东方、昌江、琼中、乐东等14个市县共报了284个“免培生”需求计划。

  从这些市县报的需求来看,虽然语文、数学和英语还是需求重点,但总体呈现需求多样化特点,包含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等多个科目。比如乐东报了30个“免培生”需求,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体育、美术和音乐等7个科目,每个都需求5人。海口琼山区报了28个“免培生”需求,其中语文5人、数学5人、科学5人、体育8人、美术8人。

  “按原来的设计,我们的重点是培养语文与社会、数学与科学、英语三个方向的教师,但是从各市县报来的需求情况看,他们不仅需要语、数、英学科的教师,还包括音乐、科学、体育、美术等学科老师。因此,海南师范大学根据市县需求探索免培生培养新模式,强调‘一专多能’。”海南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办以及教务处、初等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就是要培养多面手的小学教师,一个教师至少承担二门以上课程的教学。”海南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负责人党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