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小学教育 >
《民生新余》系列报道之二:教育是百姓心头的石头

 

  央广网新余1月7日消息(记者胡啸 通讯员王若刚 刘红平)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高质的教育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曾几何时,大校额大班额问题是新余教育事业发展中一大“顽疾”,解决大校额大班额问题,江西新余市给出了一张高难度的“考卷”。

  分宜县湖泽镇中心学校的孩子快乐吃午饭 凌厚祥摄

  “抓教育就是抓发展,谋教育就是谋未来”“孩子的事,一刻也不能耽搁”,秉承这一理念,自2016年换届以来,新余市以最大的决心、最强的信心、最持久的恒心,舍得拿出最好的地、敢啃最难啃的骨头、善于建立最优的机制,全力化解困扰多年的城区大校额大班额“顽疾”,交上了一份人民期盼已久的满意“答卷”。2020年秋季开学,全市起始年级大班额全面消除,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感不断提升。

  高新区第一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参加趣味运动 凌厚祥摄

  班级“瘦身”:喜了老师,乐了学生

  逸夫小学,是新余市市直学校中一所知名学校,近几年来也是全市大校额大班额问题最为严重的一所学校之一,该校个别班级的班额峰值曾一度达到80人,孩子们在拥挤的课堂里,接受着含金量并不高的教育。

  扩建校舍、挖掘资源、分流生源、配足师资……经过近4年来的不断努力,逸夫小学的大班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观巢学校的学生在“小荷之家”享用爱心早餐 凌厚祥摄

  走进逸夫小学校园里,教室宽敞明亮,孩子们读书声朗朗,课堂秩序井井有条。2020年秋季,该市学校实行错峰开学,在城区学校就读的学生和家长们惊喜地发现,过去拥挤的教室如今敞亮多了,班级“瘦身”了,老师学生都乐了。

  课后,逸夫小学三年(9)班的学生赵至诚在教室后排跟同学做游戏,玩得不亦乐乎。“以前教室后面全是桌子,没有空余的地方,现在宽敞了,我们可以在教室里一起做游戏了。现在班里人少了,我们上课回答问题的机会也更多了。”赵至诚开心地说道。

  2020年秋季开学后,在逸夫小学任教多年的万平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课堂轻松感。“以前一个班70多个学生,教学秩序难于管理,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万平回忆以前上课的情形,前排课桌和讲台并排,后排靠着墙壁,桌子和桌子连成一片。她认为消除大班额增加了师生交往的频率和交流的密度,“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对待每个学生,有助于学生发表见解、张扬个性、增强自信。同时,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情感特点,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大班额的化解让刚开学的万平信心满满,动力十足。

  “由于学校周边楼盘较多,我们学校大班额的现象存在已久,为化解这个问题,我们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整合、优化、挖掘教学用房,把一些闲置用房改建成教室,同时尽力争取改扩建项目,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西北角新建一栋教学楼,新增1500个学位。”逸夫小学校长胡飞向记者介绍,为控制班级人数,每个年级都进行了扩班,学校严格把控教学能力和素养,招聘教师以满足扩班的需求。

  如今,逸夫小学一年级每个班45人左右,二、三年级每班不超过55人,缓解了老师的教学压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享有更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逸夫小学大班“消肿”“瘦身”的喜人变化,是新余市近年来化解大校额大班额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的一个缩影。据悉,在今年秋季增加学位1.5万个的基础上,全市实现了初始年级每班56人以下,起始年级大班额全面消除,化解大班额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中的学生在参加足球比赛 凌厚祥摄

  学位猛增:减了压力,少了矛盾

  多年来,新余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工作力度、投入力度、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全市教育工作亮点纷呈:教育普及提前5年完成目标任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素质教育有声有色,职业教育被誉为“新余现象”。但是对照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期待,新余市的教育发展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和差距,特别是解决大校额、大班额问题,是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