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4-10 22:53 阅读次数:
三、俄罗斯的软实力建设与运用
资源只是软实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对资源的运用能力,以及对资源运用的意志、方式和技巧,直接决定着资源发挥作用的效果。只有善用资源,才能够发挥其功能。俄罗斯领导层对软实力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关于软实力资源运用的方式、手段,也是近年来才得到丰富和创新的。俄罗斯积极向美英等国学习,设立负责筹划软实力运用的专业机构和机制,提高国际传播的能力和技巧,发挥智库和学术机构的作用,努力打造俄罗斯版本的“USAID(美国国际开发署)”、CNN、“British Council(英国文化委员会)”、“Goethe Institute(歌德学院)”、“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卡内基研究院)”[23]。不仅如此,俄罗斯还聘请国际知名的公关公司,利用西方的游戏规则开展国家形象和领袖形象的公关工作。
(一)国际合作署和“俄罗斯世界”基金会——通过文化交流改善国家形象
与世界各国在文化和科技领域的合作是俄罗斯塑造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俄罗斯“软实力”组成部分。在2000、2008和2013年版的《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中,发展国际文化交流一直是俄罗斯外交的优先方向。在这方面,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具有丰富的经验,设立了大量专业机构,在与外国公众进行科技和文化交流的同时,积极推介本国的意识形态、政策、主张,争取国际认同和支持。俄罗斯以此为鉴,也相应成立了一系列功能相似的机构和组织。
2007年和2008年,“俄罗斯世界”基金会和“国际合作署”先后成立。“国际合作署”与苏联对外友协和国际科学与文化合作中心一脉相承,属于外交部下属机构,而“俄罗斯世界”基金会主要接受科学教育部的领导。两个机构功能相似,主要任务都是推广俄语,传播俄罗斯文化,加强与境外侨民和俄裔的联系,促进俄对外文化援助与交流工作,在国外塑造正面的俄罗斯形象,等等。此外,国际合作署还强调保护、援助在独联体和其他国家的俄侨的职责。2009年,直属总统的“国际形象委员会”成立,总统办公厅主任、外交部部长、总统国际事务助理等政要负责委员会的具体事务。2010年,“戈尔恰科夫公共外交”基金会成立,负责向非政府组织分配赞助款,鼓励和资助俄罗斯的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外交活动。
上述机构虽然都号称是非政府机构,其实背后离不开俄罗斯政府,尤其是外交部的大力支持。在这些组织中,居于领导地位,同时工作成绩也最突出的是“国际合作署”。该机构的工作被纳入外交部的工作日程,其在国外设立的代表处“俄罗斯科学和文化中心”属于俄外交代表机构。俄罗斯成立的这些旨在促进国际交流的组织,在国际上都有模仿的范本,例如“国际合作署”的目标是成为俄版的国际开发署,而“俄语世界”的学习对象则是英国文化委员会、德国歌德学院。这些机构的工作内容除了推广文化和语言,更重要的是从事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甚至还包括情报搜集和干预所在国内政的内容。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俄罗斯的国际合作署、“俄罗斯世界”的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与国际同行差距较大,远未达到政府的预期目标。
(二)RT的崛起——俄罗斯在国际传播领域争夺话语权
在信息化和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媒体不仅是人们用于传递和获取信息的手段,更是一种包含着国家政治主张的传播工具。在舆论战、宣传战和信息战成为大国之间重要的斗争形式的背景下,国际传播力无疑可视为与文化资源和政治资源同等重要的一种软实力。
近年来,俄罗斯在与西方的舆论战中一直处于不利地位:颜色革命,俄罗斯脸面尽失;俄格战争,俄罗斯赢了战争,败于宣传。为应对挑战,俄罗斯加速媒体国际化进程,一方面与国际权威媒体积极交流和合作,另一方面进行媒体资源整合,打造了RT电视台、“今日俄罗斯”通讯社等面向国际受众的现代化媒体。在网络外交及新媒体外交方面,俄罗斯积极使用世界知名的社交媒体,如优图(YouTube)、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来传播本国的声音。俄罗斯不仅拓宽国际传播渠道,也致力于丰富传播内容。通过举办如圣彼得堡八国集团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索契冬奥会等大型盛会,以及“语言年”、“旅游年”和“国家年”等活动来获得世界的理解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