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用优秀的科学教师赋能未来

时间:2023-03-19 18:32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针对我国小学科学教育中存在的师资力量不足、课程内容滞后、教学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等诸多问题,教育部在今年五月印发了《关于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通知》,旨在从源头上加强本科及以上层次高素质专业化小学科学教师供给,提高科学教育水平,夯实创新人才培养基础。这项举措不仅是纾解我国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科学教师匮乏燃眉之急的“及时雨”,也是布局未来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先手棋”,可谓正当其时。

原标题:用优秀的科学教师赋能未来

科学教育:赋能未来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

“中小学老师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基础。青年是社会的未来,他们必须受到好的教育,以培养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这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在归国途中与一位中学教师的谈话,他富有远见地指出:“我只是蛋糕表面的糖衣,蛋糕要想味道好,里面的用料必须好。基础非常重要,培养年轻人是一个国家进步的基础。”时至今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和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已经成为当代教育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科学教育直接面向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对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发展高质量科学教育不仅有助于探索培养优秀科技创新人才的内在规律,助力未来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推动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一点来说,高质量的科学教育将是我们送给下一代人最好的礼物,也是我们“投资”和赋能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

科学教育相比于其他学科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金字塔式”层层递进的学科知识结构。学生从童年到成年,持续不断地将自身的日常概念发展成为科学概念,一层一层地建构他们对于客观世界和影响其生活的复杂系统的基本理解。对于多数学生而言,科学学科的学习需要在“学习科学”的指导下,依照认知与学习规律,逐步掌握复杂的知识、概念和方法。这使得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为一件长周期、系统性的工作。二是与教育技术和教学装备深度融合。科学教育强调对知识内容的可视化呈现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例如,使用教育游戏或模拟仿真平台支持学生完成协作探究学习。此外,项目式教学、跨学科教学等教学方法都强调培养学生在真实情景下的复杂问题解决能力,这种学习情境的构建也往往依赖于技术工具和教学装备支持。三是科学教育重视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中不仅注重科学知识,还渗透着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并且,科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反映了人类社会对客观物质世界的理解,而这种理解会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小学科学教师:发展科学教育的关键角色

科学教育的特点对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科学教师不仅要系统掌握科学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具备设计和运用探究式教学、项目式教学、跨学科教学等新教学方法的教学实践能力,还要能够熟练使用各种技术工具、实验设备和教育装备,丰富科学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在此基础上,科学教师还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适应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所以说,高质量的科学教育离不开高水平的科学教师队伍。

在科学教育的整个链条中,小学科学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小学科学面向的学生最多,覆盖面最广,影响也最为深远。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当孩子们高高兴兴地走进小学,就踏上了科学启蒙之旅。在这个旅途中,一名优秀的小学科学教师能够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引领他们感受自然环境和人造物世界之间广泛而生动的联系,对于学生科学精神和观念的影响尤为巨大。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评价和育人方面分别发挥着“向导”“伯乐”和“传扬者”的作用:他们带领学生探索纷繁复杂而又妙趣横生的科学世界,告诉学生往哪看会有精彩的风景;他们与学生们朝夕相处,掌握学生发展的长期过程性信息,是最有可能发现学生科学家潜质的人;同时,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对于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毋庸置疑,小学科学教师就是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角色,其科学素质和专业水平将直接影响科学教育的整体发展质量和未来我国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高度。教育部教师工作相关负责人曾提出,推进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是时不我待的“小切口”,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从“小切口”做“大文章”,就是撬动解决一系列重要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问题的核心支点。

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不仅需增量,还需提质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