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打造贯通大中小学思政金课

时间:2022-12-08 09:27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分享至:

原标题:打造贯通大中小学思政金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非凡十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思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再次强调,“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强调,“鼓励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这为我们打造贯通大中小学的思政金课提供了根本遵循。

   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需要从理念上和实践中找准问题,找准方向,从“大中小”和“一体化”两个维度同向发力。

   思政课虽然在大中小学都有开设,但是这门课程要想真正上好,就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党全社会共同办好思政课”。“大中小”是全员的“大中小”。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思政课不仅要在课堂中讲,还要在生活中讲,在社会中讲。用最鲜活的案例讲述最生动的思政课,引导青少年向上向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全社会共同为办好思政课创造条件、贡献力量,将红色资源、“大思政课”实践基地、劳动实践平台等充分利用起来。“大中小”是全过程的“大中小”。思政课除了大中小学的课堂,前端延伸还有幼儿园的学前教育,还有家庭教育,后续延伸还有社会教育。在高校从事思政工作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高校学生的很多思想问题,追溯到最后会发现多数与家庭问题相关。走进思政课堂的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之前的人生经历已经涂满了底色,打好了草稿,高校不是孤立一环,不是从头开始,无法推倒重来,更不能另起炉灶。“大中小”是全方位的“大中小”,打造思政金课需要充分发挥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辅相成的作用,通过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统一,开展好思政课。因此,校园也是精神家园,食堂也是思政课堂,操场也是思想赛场,跑道也是人生大道。开展好思政课,要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平台、素材,从多个角度多元发力,以营造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共同为学生上好人生思政课。

   另外,要真正做到“一体化”。就是说,我们所要达到和追求的“一体化”应该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层次分明、前后衔接的一体化,是真的一体化,不是假的、虚的或者空的一体化。

   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进程来看,各地区实际开展情况和开展程度不尽相同,但存在一些共性问题,还有待完善和提升。比如说,从教师来看,我们要看到目前相当一部分小学师资力量不够,语文教师兼任“道德与法治”教师的现象不在少数,在一些区县学校,这种现象更加普遍,初中也存在这个问题,虽然有专职教师,但是人手非常紧张,代课现象现实存在,教师学科背景也比较多元。比如说,由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和教育价值的区分依然有空间,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小学老师和中学老师依然会使用跟大学同样的情境来呈现相同主题的内容,重复在所难免,学生前后学习同一个知识点三五遍,区分度却不高。再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建设还面临协同育人平台搭建的问题,当前大中小学各个学段的老师分属不同的具体主管部门,要想实现不同学段不同层级老师之间的有效沟通,不仅涉及所教科目老师之间的联系互动和协调,还涉及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

   结合现实来看,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需要多维发力,同向同行。

   理念的一体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应形成共识,充分认识到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从立德树人的高度、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思政课的重要性、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讲好思政课,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为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破解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命题。思政课教师需要将各阶段的课程理念与学生特点紧密结合,将思政课的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结合起来,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