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Z博士的脑洞:特朗普要求沙特增产石油背后的国际能源朋友圈

时间:2022-06-01 11:05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K图 cl00y_0

  日前,特朗普表示,他要求沙特增加石油产量200万桶/日,沙特国王同意了。若7月增产属实,或将创沙特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增产。

  美国和沙特究竟都在想什么?

  美国与OPEC的关系,一言难尽。

  难得一致的成功减产

  2016年底开始,面对疲弱的油价,OPEC开启新一轮减产,全世界几乎都秉承着质疑和观望的态度。

  这种态度是全球能源格局转变的映照。

  OPEC上一次“减产”,还是在2008年。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原油价格由132.5美元/桶历史高位快速回落。OPEC连续在9月、10月和12月三次宣布减产,12月17日,OPEC把生产配额大减220万桶/日,12月24日,布伦特油价跌至四年多低点36.61美元/桶,之后反弹,到2009年底已涨至约每桶78美元。市场反应不可谓不迅猛。

  但8年后,全球石油生产格局已改变。2008年,OPEC12个成员国石油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4%,“规模+成本”优势使OPEC在原油市场上“呼风唤雨”的能力非常强;而此后,非OPEC国家集体崛起。墨西哥、哈萨克斯坦、巴西等的石油生产回升。俄罗斯产量持续坚挺,连续刷新后苏联时期的历史最高纪录,全球占比超过12%。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石油生产国,2017年11月起时隔47年再次突破1000万桶大关,美国产量的全球占比从08年的7.6%升至当前的超过13%。产量扩大更意味着成本的下降。这些都在削弱OPEC的石油“话语权”。

  不仅如此,整体能源格局也在走向新历史。页岩油气革命让大量油气资源涌入市场,随着“水平钻探”和“高压裂岩”等技术改进和规模扩大,美国页岩油的生产成本已下降至前两年的约一半。可再生能源则进步神速,太阳能在7年内成本降低了60%。石油或者已经过了其“巅峰时刻”。

  或正因为如此,OPEC此次减产,不但更为广泛地联合了俄罗斯等非OPEC国家,并且出乎大家预料的,达成了并且很好地践行了减产目标,这是在过去难以想象的“效率”。

  成功减产后,石油价格似乎走出了一波较为靓丽的行情。但在继续走高之时,却被美国强势压制,放话OPEC要“增产”。

  增产曾击垮苏联

  历史上,也曾发生过美国鼓励甚至强推OPEC增产的先例,带来了前苏联经济的崩溃。

  前苏联是个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而其长期因计划经济下重点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经济结构畸形,自然资源成为其经济的主要支柱。

  上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高涨。西西伯利亚发现了巨型油气田,苏联通过石油出口,经济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但也因此掩盖了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不但没有对经济审视和改革,反而加重了经济单一化。1970-1986年,前苏联对石油天然气工业的投入提高了近2倍。1970年,苏联石油产能为美国的74%,天然气产量为美国的30%,到了1986年,两者增至140%和133%。在此期间,其他部门一片萧条,粮食进口激增。苏联陷入经济怪圈,收入基本上靠石油出口,而支出主要是粮食和食品进口,世界油价和谷物价格波动对其经济影响越来越大。

  高油价带来上世纪70年代的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各国纷纷调整能源政策。上世纪80年代,世界石油的消费量逐渐下降。

  更重要的是,政治原因也在改变能源市场。美国正把苏联引上军备竞赛的消耗战中,同时,1985年8月,美国里根政府迫使沙特增产,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大幅增产打压油价,拖垮苏联经济。而沙特也正意欲通过降低油价削弱处于两伊战争中的伊朗和伊拉克经济,于是沙特、科威特等在美国授意下违反OPEC配额增产。

  1985年8月,沙特的石油出口从不足200万桶/日猛增,秋末达到900万桶/日。11月,国际石油价格从30美元/桶暴跌至不到5个月后的12美元/桶。苏联能源部官方统计,1985-1988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令该国损失400亿卢布。本已问题严重的苏联经济雪上加霜,石油“价格战”成为了苏联最终解体的重要推手之一。

  美战略目的超过经济目的

  因而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美国非常希望、强力推进OPEC马上、大幅增产。

  日前,美国声称要退出伊朗核协议,要用更严厉的方式制裁伊朗,以获取伊朗“更高程度”的配合。石油是伊朗经济复苏的强劲支撑,加之伊朗恢复经济运转时间尚短,增产能力仍然有限,石油价格低迷会影响伊朗经济甚至政治稳定。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