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发表 >

南大教授举报同事论文造假发博文高调退出院士增选

时间:2020-03-20 14:14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南大教授举报同事论文造假发博文高调退出院士增选

  两名当事人均为今年中科院院士候选人 中科院已对此展开调查

  中国江苏网10月23日讯 日前,2013年中科院院士候选人、南京大学教授王牧在个人博客上发表博文,正式声明自己申请退出院士增选,并详细解释原因。博文中同时发布王牧此前给中科院数理学部的实名举报信,称其课题组发现以闻海虎教授为通讯作者的一篇论文涉嫌造假。

  称退选旨在引发科学道德重视

  21日中午11点37分,王牧在科学网的个人博客上发表博文称,今年夏天他的课题组发现以闻海虎教授为通讯作者、发表于Nature Commun刊物上的一篇论文涉嫌造假,并于9月15日向中科院数理学部实名举报,“10月13日教育部委托南京大学进行调查;10月14日科学院进行了独立调查。至此该事件调查程序正式启动。10月16日我向几位推荐人发了关于退出院士增选的信件”。

  王牧在博文中叙述,他申请退出2013年院士增选,是希望引起大家对科学道德的重视,并对这起造假事件有一个公平公正的说法。

  王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证实,博文确实为其所写,并表示因其与闻海虎同为今年的院士候选人,出于避嫌的考虑,在实名举报后提出申请退出院士增选。

  举报对方实验数据涉嫌造假

  王牧在博文中附上了此前写给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常委会的实名举报信,信中记述称:闻海虎在2012年8月底至王办公室商谈,要求与之合作,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钾铁硒材料中两相的化学成分。王随之让课题组负责扫描电子显微镜的高级工程师M老师安排实验。此后半年中,M进行了数次电镜形貌测量;他的研究生C和H进行了样品的能谱(微区化学成分)测量。三人在分别测量后,随即将原始实验数据拷贝给了闻海虎的学生。

  据介绍,2013年7月2日,王牧在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工作简报上看到了报道闻海虎论文发表的消息,M、C和H分别被列为第7、8、9作者。王牧称,他随即询问了三人,三人均告知从未参加过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和图片制作,甚至在投稿Nature Commun之前,没有看过该投稿稿件。“鉴此,三人以该文违反Nature系列刊物的投稿规则要求撤销署名。Nature Commun编辑部随后来信询问投稿细节,此时三人又从编辑来信中得知该文在投稿时留给编辑部的C和H两人的邮箱地址是伪造的。编辑同时询问是否对文章数据的真实性有疑问,M、C和H三人对比检查原始数据和已发表文章后,发现该文涉嫌造假。”

  王牧称,自己并不是论文作者之一,但自己的2名学生和1个实验员是“被作者”了。同时,王牧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列举了4项闻论文涉嫌造假的主要事实,并表示自己有大量原始数据和证据备查。

  表示尚未收到调查结果

  王牧在博文最后附上《关于退出院士增选的信》。王牧受访时表示,此前自己和闻海虎及参与实验的若干人员,已经接受了教育部与中科院的相关调查,但目前自己尚未得到调查结果,“这个事情现在比较复杂,最合适的办法就是让科学界去处理。”

  事件回应

  调查组称“基本事实弄清了”

  10月21日,中科院科学传播局新闻联络处工作人员向记者确认,他们已关注到王牧公开发表的声明,目前,王牧投诉闻海虎论文“数据造假”一事尚在调查之中。

  王牧告诉记者,10月13日、14日,教育部、中科院两拨调查力量先后奔赴南京大学展开调查。

  中科院院士朱邦芬是中科院调查组成员之一。朱邦芬告诉记者,调查组已撰写了一份调查报告。他说,当调查组成员对报告的内容都表示同意,报告就可以作为一份正式文件,“但现在还没到那一天”。

  “我们跟王牧、闻海虎两位都谈过。”朱邦芬表示,调查组是10月中旬前往南京的,调查共进行了4个小时,基本事实都弄清楚了。

  王牧证实了这一点。他表示,调查组找到他、闻海虎以及相关老师和学生了解情况,此后,他把一些数据也提供给了调查组。

  不过,朱邦芬没有透露调查结果的细节。他表示,如今应该先把事情弄清楚,下结论是第二步,“事情不清楚,先发言不好,我不赞成网络上过早讨论此事”。

  但是,王牧博文的影响或许超出了调查组成员的预想。10月21日晚,博文已有3万多点击量,且在微博、网络论坛上广泛传播。

  令外界惊讶的是,王牧既然举报学术造假,为何要退出院士评选。

  “我退出增选院士的原因是避开利益冲突,这样,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讲这个事情。”王牧向记者解释退出评选的原因,“一个院士候选人举报另一个候选人,总让人感觉到怪怪的。既然中科院已经调查了,我的初衷也已经达到了,那么,我就申请退出吧。”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