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发表 >

全国首例发论文收版面费获刑案重审:非法经营罪争议

时间:2019-12-07 22:22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陈卓琼

  因代理论文征稿,收“版面费”,并将电子期刊印制成纸本邮寄给作者,维普论文检测系统开发人蔡晓伟,从重庆被跨省抓捕到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至今已两年半。

  11月20日上午9时,蔡晓伟等7人被控非法经营罪案在修水县人民法院重审开庭,7名被告人被法警依次带入法庭,46岁的蔡晓伟又一次站在被告人席上。

  2018年12月14日,该案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民法院一审宣判,7名被告人被判处非法经营罪,获刑四年六个月至一年不等。蔡晓伟被判刑四年六个月,处罚金450万元;副总经理胡静获刑3年,处罚金450万元。

  因不服一审判决,蔡晓伟、胡静等3人提出上诉。2019年6月18日,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裁定,认定原审判决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情形,撤销一审原判决,发回修水县人民法院重审。

  此案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不仅在于这是全国首例发论文收版面费获刑案,还在于通过本案的审理,牵出了当前一些专业电子期刊刊登论文的生态链,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法律模糊地带:将电子期刊下载印制成纸本寄送给作者是否属于“出版、发行”行为?代为征稿、组稿、初审是否为私设“编辑部”?“代理论文征稿,收版面费行为”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围绕这些争议焦点,控辩双方激烈争辩,案件重审持续了3天。

  蔡晓伟等7人遭跨省逮捕、控罪起因于一起诈骗案。

  由一起诈骗案牵出的非法经营案

  蔡晓伟案之前的主角名为郭周文。

  2017年2月8日,修水县竹坪派出所民警接到该县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移送的郭周文涉嫌假冒《中国寄生虫与寄生虫病杂志社》等国家期刊编辑征稿诈骗的线索,经初步取证,郭周文涉嫌非法收入5.8万余元。

  几年前,修水县人郭周文在杭口镇设立工作室,并开了名为“启博编辑部”和“优创文章服务”的淘宝店,主营业务为论文指导和修改。并没有编辑从业资格的郭周文在“志趣网”“启汇网”等网站打广告,冒用“疑难病杂志”“医学期刊”等期刊编辑的身份征稿,从中获利。

  郭周文的“生意”颇有需求。因有的单位凭用稿通知书就能评职称,一些情况下,当买家要求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时,郭周文就用软件PS伪造一个带有期刊公章的某杂志稿件录用通知书,并将论文转换成PDF格式,伪造发布到某期刊的假象,截图发给买家。

  很多买家确认收货付款,但并不知道自己的论文没能在正规期刊上发表,照此做法,郭周文每一笔订单能入账数百元至上千元不等。

  2016年上半年,郭周文得知大学同学钟慧在班级微信群发征稿广告,于是加她为好友,钟慧自称是维普公司旗下《医药卫生》编辑部的主编。于是,郭周文开始联系钟慧帮忙发论文。

  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间,郭周文通过QQ给钟慧发送了戴某、王某等9名作者的11篇论文,在钟慧向郭周文出具了11篇《录用通知书》后,郭周文分4次共支付钟慧“版面费”2200元。最终,这11篇论文分别发表在维普《教育》《医药卫生》《过程技术》等期刊上,郭周文共收取买家1.2万余元。发表成功后,钟慧向作者邮寄了纸质期刊。

  2016年起,河北一家国家级医学期刊编辑部经常接到论文作者来电,询问“已收到用稿通知,何时才能发稿”。发现有人假冒该杂志后,编辑部将郭周文发布的冒牌广告举报至原国家卫计委,线索随后被移交到全国“扫黄打非”办。

  2017年2月9日,修水县公安局立案侦查。第二天,郭周文投案自首。两个月后,修水警方在重庆市将钟慧抓获,并在其所在的重庆纵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纵域公司”)医药卫生“编辑部”查扣《医药卫生》(全文版)纸质期刊610册、“医药卫生编辑部”字样的印章1枚、涉案电脑23台等物品。

  2018年1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对外公布了2017年度“扫黄打非”十大案件,郭周文、钟慧假冒学术期刊诈骗案,被称作江西九江“1·10”专案入选。

  当地警方通报称,以郭周文、钟慧涉案假冒期刊为突破口,查获一条假冒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印刷、发行”黑色产业链,分别在江西、重庆、北京、河北抓获8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查证涉案非法经营金额1.2亿余元,捣毁假冒学术期刊非法窝点3处。

  由此,蔡晓伟等人涉非法经营案浮出水面。2018年6月15日,修水县人民检察院以非法经营罪对蔡晓伟、胡静、钟慧等7人提起公诉。同年12月14日,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民法院一审作出以上宣判。

  电子期刊下载赠送是否构成“出版、发行”

  案件要追溯到蔡晓伟与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普公司”)的合作上。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