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发表 >

建设中国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提升我国在国际期刊界的话语权(5)

时间:2019-11-07 13:24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从特征上看,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是指能发表最具原始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学科影响力指标位居世界综合或学科领域定量统计排名前5%的期刊,不仅要有服务人类、引领创新的办刊宗旨,有记录重大科技进程的代表性论文,有名校博士毕业生组成的高水平的编辑团队,有严格的内容管理制度,而且有与时俱进的先进传播技术,有以用户为中心的市场化运作。一言以概之,就是要有品牌、有历史、有市场。

当前,我国处于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重要时期,可谓“三期叠加”,即,需要拥抱时代、抢占风口的战略机遇期,需要适应变革、紧跟趋势的转型升级期,需要深化改革、破解难题的攻坚克难期。

应当看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为我国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了最大的底气,特别是科研实力的迅猛提升和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科研人才量质齐升,论文发表的强大内需市场已经形成,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了难得的“天时、地利、人和”。

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科技期刊与世界一流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国际影响力有限,被国际重要检索数据库收录比例仍然较低,且期刊质量和载文规模出现一定程度的背离趋势,出现“剪刀差”现象。第二,集约化市场化程度不高,平均每个出版单位只出版1.15种期刊,小散弱现象依然突出,一些已经形成品牌优势的期刊由于没有市场化机制的引导,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后劲乏力,容易落入“中等规模陷阱”,出现大而不强或强而不富的情况。第三,缺乏自主平台,对外依赖度非常高,绝大多数英文刊借船出海,依靠海外出版平台出版传播,没有话语权,更没有评价权。第四,国际化高水平人才不足,尽管已有数量庞大的科研群体和办刊队伍,但参与过国际期刊审稿的高水平科学家,以及具有国际期刊运作经验的专业编辑出版人比例很低。第五,在审稿质量、发表速度、响应作者等方面与一流期刊差距较大,绝大部分科技期刊国际化专业服务能力有待加强。第六,学术规范建设薄弱,缺少惩处学术不端的刚性规定,个别期刊出现急功近利的功利化取向。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必须系统规划,精准发力,拿出一批硬招实招,具体来讲,要做好“五个统筹”和“五个发力”。一是统筹短期目标和长期规划;二是统筹基础前沿、工程技术、科普等各类期刊;三是统筹中文期刊和英文期刊;四是统筹期刊自身改革和外部环境优化;五是统筹政府、学会、高校、科研机构、出版集团、企业与社会力量等方方面面。

要重点在五个方面集中发力。一是以域选刊,聚焦科技前沿方向、国家战略需求和期刊发展现状选择期刊重点建设领域;二是刊群联动,推动集群化运作和集团化发展,推进期刊建设转型升级;三是平台托举,建设数字出版服务平台和科技论文大数据中心;四是聚集资源,促进政府引导与社会资本有机结合,实施国际化办刊人才培养计划;五是优化生态,强化出版伦理规范建设,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期刊评价标准,推进科技评价导向改革。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