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发表 >

郑毓秀博士论文代笔案

时间:2019-11-01 10:26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郑毓秀博士论文代笔案

【松下闲眺】

王宠惠不仅先替郑毓秀捉刀写博士论文,后来还不遗余力地关照她及魏道明。

周松芳

郑毓秀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风流人物,也可以说是传奇人物,她在巴黎的居所号称“小使馆”,1943年宋美龄访美,她就是主要陪同人之一,可以想见其炙手可热的地位。但也颇有为人不屑之处,尤其是博士论文代笔之事;可以胡适为代表。

1931年1月2日,胡适到Husy(胡斯)家访顾维钧夫人黄蕙兰,并留在那里打扑克牌、吃晚饭。席上,胡斯夫人提议发电报给郑毓秀贺年,胡适不以为然,但并未明确表态,直到“她真用铅笔写电稿了,我才说:‘请不要放我的名字。’”一点面子都不给女主人,并在日记中留下更刻薄的记录:“这班女人太不爱惜脸面!”(曹伯言编《胡适日记全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册,第4页)这于她们还只是刻薄,于郑毓秀就是明显的鄙夷了!

胡适的鄙夷,或许与其年前即已深知郑的法国巴黎大学法学博士论文代笔事有关。1930年10月11日胡适前往天津,见到暂从法国归来的夏奇峰,“他最知道郑毓秀和王宠惠、魏道明的故事,谈的甚有趣味。郑毓秀考博士,亮畴与陈箓、赵颂南、夏奇峰诸人皆在捧场。她全不能答,每被问,但能说:‘从中国观点上看,可不是吗?’后在场的法国人皆匿笑逃出,中国人皆惭愧汗下”,因为“论文是亮畴做的,谢东发译成法文的”。可见郑毓秀不独法理(法律理论)不行,法文(法国文字)也不行,当然法语还是能说得很流畅的。

亮畴即王宠惠的字,她的广东老乡,耶鲁大学法学博士毕业后曾赴欧洲研究国际公法,辛亥革命胜利后出任南京临时政府外交总长,后曾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及代总理,身份地位应该说在郑毓秀之上,奈何肯为她代笔,可见其“巫力”非同一般。

郑毓秀的博士论文代笔案,也不是当年亲自捧场的夏奇峰一个人说,连曾于1926年任他法文秘书的著名外交官凌其翰也这样说:“其实她的法文程度很糟,博土论文是由王宠惠捉刀,再由中国驻法使馆秘书谢东发博士翻译成法文的。我在她的事务所工作期间,曾把她的有关美国宪法的博士论文译成中文,仍用她的名义,不作为翻译,由世界书局出版。”(《我的外交官生涯:凌其翰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王宠惠不仅先替郑毓秀捉刀写博士论文,后来还不遗余力地关照她及魏道明。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钱昌照说,他1919年赴法留学,“郑毓秀当时住在巴黎,我和陈和铣、魏道明、吴品今(梁启超的门生)住在郊区。魏道明相当聪明,王宠惠赏识他,郑毓秀喜欢他,后来魏、郑结了婚。这两人一直依靠王宠惠,回国后官运亨通,魏道明当上司法部长,郑毓秀当上立法委员。”(《钱昌照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版,第13页)其实,什么人有什么命,代笔又如何?呵呵!或许并不比大名鼎鼎的新文学作家陈学昭的那篇关于中国古典词学的博士论文更丢人。

当年陈学昭在法国中央高原克莱蒙城文科大学就读,听从教法兰西文学的C教授的建议,到“巴黎大学东方语言学院”找了个不懂中国古典词学的G导师,写了篇她自己也不甚了了的词学论文(词牌“八声甘州”还是“入声甘州”都分不清楚),然后于1934年11月在克莱蒙城文科大学由C教授、G教授以及他的地理学教授朋友三个人组成的答辩委员会答辩通过,授予“巴黎东方语言学院”的博士学位;这一切都是她自述,文凭到底是“巴黎大学东方语言学院”还是“巴黎东方语言学院”也没人搞得清楚,反正后来她说她在1940年第二次赴延安时,在铜川把证书、照片等证明材料全撕毁了!(详参陈学昭《天涯归客》,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16-123页)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