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此外,国家自然科学奖38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7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为薛其坤院士团队完成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国家技术发明奖67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3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23项,二等奖148项。
【浙江新闻+】
刘永坦:为国筑起“海防长城”
人物小传:刘永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著名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和技术奠基人、引领者,1991年和201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率领团队全面自主创新,实现对海新体制探测理论、技术的重大突破,在工程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他凝聚了一支专注海防科技创新的“雷达铁军”,培养了两院院士等一大批科技英才,耄耋之年仍奔波在教学、科研一线,继续为筑起“海防长城”贡献力量。
如果有一件事情,没有人做成过,也不知能不能做成,你会不会选择去做?
37年前,在面临这样的抉择时,有一个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去做,并且坚持把它做成了。他,就是我国雷达技术与信号处理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永坦。
1月8日,因对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研制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82岁的刘永坦站上了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
面对荣誉,老人始终很谦逊,他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做成了点事。这份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的团队,属于这个伟大时代所有爱国奉献的知识分子。”
“中国也必须要发展这样的新体制雷达”
1981年秋天,45岁的刘永坦心中萌生了一个宏愿——开创和发展中国的新体制雷达。
当然,这个宏愿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自此前他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的一段经历。
伯明翰大学电子工程系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先进的试验设备,也聚集着一大批雷达技术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刘永坦的导师谢尔曼便是其中之一。
那时谢尔曼正主持一项重大科研项目“民用海态遥感信号处理机”的研制工作,刘永坦有幸参与其中。在这个过程中,他对雷达有了全新的认识,萌发了为国家研究新体制雷达的设想。
“传统的雷达虽然有‘千里眼’之称,但也有很多还‘看’不到的地方。”刘永坦说,“因此,西方几个大国都在致力于研制能够看得更广更清的雷达。”
刘永坦所说的这种“超级”雷达就是新体制雷达,它被俄罗斯人称为“21世纪的雷达”。当今世界的千余种雷达中,新体制雷达不仅代表着现代雷达的一个发展趋势,而且对航天、航海、渔业、沿海石油开发、海洋气候预报、海岸经济区发展、国防等领域也都有重要作用。
随着研制工作的不断推进,刘永坦对新体制雷达的认识也逐渐加深,也越来越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中国必须要发展这样的新体制雷达!这就是我一定要做的!”刘永坦说。
说干就干!回国后,刘永坦立马开始着手筹备。
可当他提出这个大胆设想时,却没有多少人能够相信和支持。“大家都劝我说雷达领域有很多的事可以干,为啥偏要干这个?这样的研究风险太大、周期太长,很可能把时间和精力都搭进去了却一事无成。”
的确,这项技术难度太大。对海观测时,雷达总会面临到各种各样的干扰,比如海浪杂波,无线电信号,如何从中提取出微弱的目标信号是世界级难题。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内曾经对这种新体制雷达技术进行过尝试,但最终未获成果。国外也还没有人做成功过。
但是刘永坦仍旧不改初衷,他坚信新体制雷达技术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这项技术对我们国防和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我们如果不去研究掌握,等别的国家发展了,我们再去跟人家,那肯定是要落在别人后面的。”
一场填补国内空白、从零起步的攻坚战
这注定是一场填补国内空白、从零起步的攻坚战。
首先要过的一道关是争取国家的经费支持。
Hub解封,“开放知识”有多远?
埃尔巴金(Alexandra Elbakya)发文的9月5日,也是Sci-Hub网站成立的十周年纪念。埃尔巴金还表示,...(240)人阅读时间:2021-09-13六人竞赛抢答器的电路设计详细论文资料
六人竞赛抢答器的电路设计详细论文资料免费下载,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各种电子电路,电路图...(251)人阅读时间:2021-09-13代写高校教学论文与科研关系的浅析
论文关键词:非研究型大学 教学 科研 论文摘要:针对高校,主要指非研究型大学的过度重科...(232)人阅读时间:2021-09-13怎样找到专业代写发表教学论文的机构
教学论文就是讨论和研究有关教学问题的文章,发表教学论文也是教师评职称的必要条件。在...(213)人阅读时间:2021-09-13找人代写数学教学论文(成功经验)
由于很多数学老师忙于平时的生活和工作,没有时间完成论文写作,找人代写论文变成了很好...(246)人阅读时间:202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