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发表 >

VW001.039 习近平论文化 (2012年11月8日以前)

时间:2019-10-04 19:48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VW001.039.19830810.001

  正定是一个文明古城,据《县志》记载,正定的民风,自古就是“有悲歌慷慨之风,无繁华柔曼之习”,“风物繁衍,地广气豪,为文彬彬,为武纠纠”。讲究文明,是我县人民的一个优良传统。

  习近平:《创振兴正定的大业 做奋发有为的新人》(1983年8月10日),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VW001.039.19840500.001

  正定这块土地哺育过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文韬武略,彪炳史册。三国时,有在长坂坡怀揣阿斗,单枪匹马出入百万军中的常山赵子龙;唐朝中期,大书法家颜真卿与其堂兄常山太守颜杲卿曾联合起兵,在此顽强抗击了搞分裂的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宋时,正定人杨粹中任濮州知州,金兵入犯,他与全城军民顽强御敌33天,以身殉国,不负正定传统的民风。至于文化医药界的出色人物就更多了。文化界,有宋代工程家怀丙;金代诗人蔡松年,史学家蔡珪;元代著《柳毅传书》《张羽煮海》的尚仲贤,著《墙头马上》《梧桐雨》等著名杂剧的白朴。白朴与当时的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医药界,有金代被誉为神医的李杲,他的医著至今仍然是中医经典;元代则有名医罗天益,著有《卫生宝鉴》《内经类编》等。一部正定史记载的著名人物,举不胜举。

  习近平:《知之深 爱之切》,选自《中国青年》,1984年第5期

  VW001.039.19841200.001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在回答齐宣王治国之道时,就曾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把“尊老”提到了治国平天下的高度。在历朝封建统治阶级中,权势倾轧、父子血刃之类的事屡见不鲜。所谓“尊老”,只不过是他们粉饰太平、笼络人心的手段。

  然而,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却始终把“尊老”奉为立身处世的大德,相沿成习。如今,“尊老”这一传统美德摒弃了其中的封建成分,增添了新的社会内容,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中青年干部更应身体力行,做好表率。

  习近平:《中青年干部要尊老》(1984年12月),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VW001.039.19850101.001

  正定是一个古郡。它地近京畿,四射通衢,早已是人文荟萃之地。多少年来,我们炎黄子孙就在这里劳动斗争,生息繁衍,孕育了万千风流人物,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为我们伟大祖国的躯体,增添了生命的细胞。

  习近平:《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替》(1985年1月1日),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VW001.039.19870500.001

  在正定这块土地上,不仅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豪杰,而且哺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学大家、科学巨匠。诗人蔡松年,文学家蔡珪,书画家李著,戏剧家白朴、尚仲贤、李文蔚,散文家刘郁、苏天爵,医学家李东垣、罗天益,均为举国公认的名人、学者。

  习近平:《我爱自己的第二故乡》(1987年5月),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VW001.039.19890600.001

  畲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本民族文化,畲族文化在国内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是我们闽东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闽东地区可以引以为荣的特色和优势。

  习近平:《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关于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富裕问题的思考》(1989年6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39.19890600.002

  任何民族都有其区别于他民族的文化传统。民族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世世代代积累而成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的综合丰富了人类的文明。中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其中当然也包含少数民族文化。

  畲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这不仅是畲族人民自己的瑰宝,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份宝贵的财富。畲族文化为畲族的延续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一定要让畲族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习近平:《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关于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富裕问题的思考》(1989年6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VW001.039.19891200.001

标签: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