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橋專家”孫家林
“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將於5月26日拉開帷幕,全世界優秀的技能人才將匯聚一堂、切磋經驗。昨日,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從組委會獲悉,曾榮獲“中華技能大獎”“全國勞動模范”“全國職工創新能手”等榮譽的重慶技能大師孫家林也將作為嘉賓到現場觀摩比賽,分享技能經驗。
自主設計架橋機填補技術空白
今年55歲的孫家林是地道的重慶人,1980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從事起重工作。他先后參與了湖北黃石長江大橋、浙江溫州大橋、江蘇蘇通長江大橋、江蘇崇啟大橋、京滬高鐵、西寶客專、成渝客專等項目的架橋吊裝工作,積累了豐富的起重吊裝和架橋經驗,被譽為中交二航局吊裝、架橋方面的“土專家”。
1996年,國家重點工程浙江溫州大橋動工,採用了架橋機進行公路橋梁架設的新工藝。但由於項目部聯系的架設外援隊伍要價太高,使工程陷入困境。孫家林見狀,主動請纓挑大梁,會同工程技術部門自主設計,用萬能杆件拼裝了中交二航局第一台架橋機。通過測試驗收,架橋機順利完成了溫州大橋重達30噸的砼空心板批次安裝,經技術質量檢測,合格率為100%,為中交二航局涉獵公路橋梁領域填補了技術空白。
在2005年的蘇通長江大橋建設工程中,孫家林反復琢磨施工圖和施工方案,測試了數十種架橋機安裝方案,最終通過設制專用的吊具、軟繩捆綁法、鋼絲繩捆綁法,攻破了當時業界公認的世界級難題,圓滿完成了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橋施工中的75米跨T梁懸拼梁安裝。
為借專業書學習曾跑幾十裡路
起重工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工種,對於入行時隻有初中文化的孫家林來說,要想把技術練到家,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隻有初中學歷,但是這並不妨礙我鑽研技術。”孫家林說,從進入公司的第一天起,他從每一項具體的工作中學起,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就記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及時向有經驗的老師傅請教,他當時給自己定下了一個要求:當天的問題一定要在當天解決,否則不能休息。
要學好起重不僅需要埋頭苦練,更需要不斷豐富理論知識,才能掌握過硬的技術。由於文化底子薄,孫家林深知要想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術,不下苦功夫啃幾本理論書籍是遠遠不夠的。那時,孫家林把隊裡僅有的幾本專業書籍都看了個遍,覺得還不夠,就到處借書來看。有一次,為了得到一本專業書,他跑了幾十裡路,向人家軟磨硬泡了好半天才終於借到手。
孫家林的學習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學任何新東西都是一樣的,隻要願意學,都能學會。”孫家林說,在起重這一行裡,技術升級特別快,隻有不斷學習、不斷創新,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現在咱們搞工程都是自動化和人工智能技術了,我這個‘土專家’也得學新技術才行。”
成立技能工作室獲19項技術創新
隨著公司的快速發展,現代化架橋機一台台增加,培養一支優秀的架橋隊伍這個念頭在孫家林的腦海中越來越強烈。
2015年,“孫家林技能專家工作室”獲重慶市委組織部、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正式授牌成立。工作室成立至今,已獲得專利6項,發表論文17篇,技術創新19項,技術改造9項,編制培訓手冊17種。如今,工作室已通過“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認定。孫家林培養出來的徒弟也已在二公司的各個重點項目中成為技能操作骨干。
對於即將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孫家林充滿了期待。“我曾多次參與世界級橋梁工程,在這種高級別的大工程中,能有更多機會去學習和了解世界上最新的技術和工藝。”孫家林說,“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這個平台對於技術工作者來說也有相同的作用,自己也會作為嘉賓到現場觀摩比賽,了解國際上的最新技術,“這樣國際性的大賽讓更多技術人才有互相交流和學習的機會,對於舉辦地重慶來說,也能讓咱們重慶的技術人員看到更高標准的專業技能,認識到我們的不足,以后才能更好地進步。”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王淳
(責編:陳易、張祎)
Hub解封,“开放知识”有多远?
埃尔巴金(Alexandra Elbakya)发文的9月5日,也是Sci-Hub网站成立的十周年纪念。埃尔巴金还表示,...(240)人阅读时间:2021-09-13六人竞赛抢答器的电路设计详细论文资料
六人竞赛抢答器的电路设计详细论文资料免费下载,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各种电子电路,电路图...(251)人阅读时间:2021-09-13代写高校教学论文与科研关系的浅析
论文关键词:非研究型大学 教学 科研 论文摘要:针对高校,主要指非研究型大学的过度重科...(232)人阅读时间:2021-09-13怎样找到专业代写发表教学论文的机构
教学论文就是讨论和研究有关教学问题的文章,发表教学论文也是教师评职称的必要条件。在...(213)人阅读时间:2021-09-13找人代写数学教学论文(成功经验)
由于很多数学老师忙于平时的生活和工作,没有时间完成论文写作,找人代写论文变成了很好...(246)人阅读时间:202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