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发表 >

十张图,看懂中美人工智能究竟差在哪

时间:2019-09-26 07:50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长江商学院(ID:Weixin_CKGSB),前瞻网已获授权转载

牛津大学的一份报告中显示,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得分17,美国得分33,简单解释为,美国人工智能的潜力近乎是中国的2倍,那么中国风头日盛的人工智能发展现状究竟如何?其研究与应用处于全球什么位置?长江商学院人工智能与制度研究中心主任许成钢教授用十张图告诉你答案。

*以下内容整理自3月20日长江商学院首届人工智能论坛暨中国人工智能指数报告发布会。《中国人工智能指数报告》由长江商学院人工智能与制度研究中心主任许成钢教授和武汉大学大数据与云计算实验室主任崔晓晖教授团队共同研究制作。

“我们把美国作为前沿的基准进行对比,目的不是为了对比国力,而是通过基准对比,知道中国所处的位置。

——许成钢

01 学术领域

中国学术论文激增

但千级期刊论文引用逊于美国

在学术会议参与方面,中美两国学者参加学术会议呈不断增长趋势,而美国每年都要高出中国。

▲图1:中美人工智能期刊论文年度发表量对比

从1995年至今,虽然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整体超过中国,但是中国的增长速度较快。

▲图2:中美学者参加所有人工智能学术会议的总数

人工智能领域的迅速发展,使得大量学者常常会把自己的短期研究成果首先会发表在学术会议上(甚至只发表在学术会议上),之后便投入到实践工作中。

而学术会议的常规是,申请者的论文得到会议学术委员会或组织者接受,才获得参会资格。因此,参会人数通常可以视为会议论文发表的数量。

▲图3:中美人工智能期刊论文被引用总数

为了进一步将两国学者发表的论文质量进行对比,报告将论文的引用数量划分为了6个等级进行分析,分别是千级(引用量 1000 及以上),百千级(引用 量 500-999),百级(引用量 100-499),十级(引用量 10-99),个级(引用量 1-9)以及零 级(引用量 0)引用量文章。统计的次数是每篇论文截止 2018 年 10 月的总引用次数。

以千级和零级两个极端的级别为例:

▲图4:中美千级期刊论文引用总数量对比分析

对有高等级影响力的千级论文(是指每一篇论文被引用的数字超过了1000次),中国与美国差距巨大,中国只有个别的产生大影响力的论文,而在美国则比较多一些。

▲图5:中美零级期刊论文发表总数量对比分析

这一部分是发表的这些论文是从来没有被任何人引用过的。从2011年之后,中国大幅度的超过美国,而且超过了很多,这个很有趣。

为什么中国很多论文从来不被引用?原因可能有两点:

第一,这些论文讨论的问题是在比较狭窄范围里的应用问题,有兴趣的人少。

第二,中国的激励机制所致。中国的科研体制是计算研究人员在国际期刊上发了多少篇文章,为了职称评定,学者被迫拼命发文章,却不注重文章的影响力和价值贡献。

02 人才分布

AI人才中国是精英模式

美国则量大面广

决定一国人工智能长期竞争力的是人才要素,美国的人工智能工程师远比中国多。

▲图6:根据从业时间分为五个不同类别进行的中美AI人才分布对比

据领英(LinkedIn)人才数据库显示,中国的AI人才总数为5万人,而美国的AI人才总数为83万人。美国AI人才总数是中国的16.5倍之多。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