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发表 >

为什么说指数型组织的产生是个必然?

时间:2019-09-26 04:35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上世纪80年代末,摩托罗拉试图用一个有77颗卫星组成的近地轨道系统覆盖地球,提供更廉价的移动电话通信服务,却因为忽略了开发的同时段内信号塔、手持设备传输速度及成本的飞速变迁,在耗资50亿美元后宣告失败,成为了通讯史上深刻的“铱星悲剧”。

技术的永恒前进拓展了时与空的维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之大、变化之快,或许仍在我们的意料之外。

“经济是运动着的、进化着的复杂系统,永恒地塑造新的自己。”布莱恩·亚瑟在《复杂经济学》中提供了一种观点,均衡经济学强调的秩序、确定性、推演和停滞不再适用,新框架基于的偶然、不确定性、因果和对变化的开放性,才是技术时代的正解。换句话说,经济学应该更多是一种基于动词(而非名词)的科学。

为什么说指数型组织的产生是个必然?

铱星悲剧:使用线性的工具和过时趋势来预测加速变化的未来

面对被技术浪潮裹挟向前的、加速且非线性的现代生活节奏结构,企业的内部组织方式将如何变化才能适应?

如何应对加速变化的世界?线性组织vs指数型组织

指数型组织诞生之前,事实上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类一直学会的是“拥有东西”和“使用权的交易”。

销售稀缺性是大部分传统公司的根基,有时稀缺性甚至是为了提升其价值而人为制造的,例如石油、钻石或网络带宽。这种线性的组织结构在工业革命中发展成熟,伴随现代公司崛起,是一种本地的、等级的思维方式。线性、递增而连续。

规模(尤其是线性规模)就是线性组织存在的意义。例如土地面积增加一倍,就需要两倍的人手来耕种。尽管自动化、大规模生产,以及机器人和计算机的虚拟化改变了这条曲线的斜率,但它本质上依然是线性的。在现代商业中,制造一个产品的传统方法,仍是以线性开发为主要游戏规则。

与此同时,供应或者资源的稀缺往往会让成本居高不下,更多刺激拥有而非使用;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将走入一个富足的、使用权胜过所有权的世界。传统组织结构正迅速退出历史舞台。

为了能在高速变化的世界中保持竞争力,我们需要一种新型的组织,既能应对变化,又能巧借东风。指数型组织的诞生几乎是个必然。

为什么说指数型组织的产生是个必然?

线性组织和指数型组织对比图

指数型组织诞生的标志性事件,是2006年3月亚马逊发布AWS并为中小型企业创建低成本云——只需维护规模很小的核心员工和设备,以便业务急剧变化时能以极大的灵活性来应对,正是指数型组织的显著特征。其实现高扩张速度,主要得益于对两个关键性驱动因素的把握:

信息是最重要的资产

我们正从基于物质的世界朝基于信息的世界迈进,而信息具有成倍加速特性。用库兹韦尔在《奇点临近》中的话来说,当你朝一个以信息为基础的环境转移时,发展速度就会跳跃到一条指数级增长曲线上,性价比每1-2年将会翻一番。

充分利用非公司/外部资源

由于信息在本质上是流动的,所以那些面向用户、粉丝、合作方或普通大众的大型商业功能都可以被转移到组织外部。例如谷歌扫描的网页都不是自己的生产的,Twitter和Facebook借助人际关系的数字化和UGC内容维持平台的丰富性。

指数型组织新在何处?其内外具体特征怎样?在下一部分中,我们将进一步剖析。

关键目标+10大内外部属性指数型组织的左右大脑

无论粉还是黑,你不得不承认在刚过去不久的苹果发布会当晚,整个朋友圈都在强势围观。某种程度上,公司/组织变得越来越像是一种宗教。强文化号召力应该如何构建?

“Think Different.”苹果slogan是一个绝佳的目标宣言范本。拥有宏大的变革目标是指数型组织构成要素的第一步,与其说这是一句明确的任务宣言,不如说我们需要的是一句文化运动口号。足够鼓舞人心的宏大变革目标会围绕指数型组织建立起一个社群,这个社群逐步自我发展,最终创造出自身的组织、群体和文化。

在目标统御之下,指数型组织通常还具备五大内部属性和五大外部属性,可以用IDEAS和SCALE来概括,外部属性强调创造力、增长性、灵活性,而内部属性强调秩序、控制性、稳定性。

为什么说指数型组织的产生是个必然?

指数型组织内外部属性

外部属性:创造力、增长性、灵活性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