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发表 >

60后上班族许文霞的理财档案

时间:2019-09-23 23:43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60后上班族许文霞的理财档案

随着台州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居民生活正从以衣食为主的生存型消费向文化、娱乐、旅游、教育等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转变。绘图陈静

60后上班族许文霞的理财档案

许文霞的记账本。

60后上班族许文霞的理财档案

许文霞熟络地翻找出自己的理财档案。

60后上班族许文霞的理财档案

绘图陈静

编者的话

新中国成立至今,台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文化生活日益繁荣。70年既是波澜壮阔的,也是细水长流的。这其中的巨大飞跃,或是点滴进步,老百姓的感触最深。我们推出这组“70年·小日子大变样”系列报道,着眼于市民的“钱袋子”“菜篮子”“衣领子”“车轮子”“戏票子”“新房子”,记录普通家庭的小生活,见证这座城市的大发展。

台州广播电视大学综合档案室专职档案员许文霞的家庭档案馆,就在她办公室的对面。房间闷热,却整洁,一摞摞记录了过往岁月的档案井然有序地排列在一个个柜架上。

许文霞熟络地来到摆放着自己档案的柜架前,开始寻找。362件、58盒(本)全宗家庭档案被分为12类,其中46件、13盒是理财类档案。这其中,有9本记账本,记录了她从2007年至今的几乎所有开支。事实上,生活的账,许文霞早就开始记录了。

许文霞说,自己有记账的习惯,是受到母亲的影响。

1960年11月,临海尤溪的乡村,许文霞出生在一个普通职员家庭——父亲在临海城西区供销系统药材收购公司工作,母亲则在村里担任会计,家中兄弟姐妹4人,她是最小的。

幼年时,许文霞常看见温柔贤惠的母亲坐在昏黄如豆的灯光下,摊开账本,将一家人一天的收入开支仔细地记录下来,这样勤俭持家的女性形象给她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1977年,高中毕业后,许文霞作为回乡知青回到了尤溪老家务农。机缘巧合下,这个能歌善舞的少女在第二年成了一位民办教师——在临海花园区双坑公社中心校,任教初中音乐和小学一班数学,“每个月工资大约有十几块钱”。

1980年1月,许文霞从双坑公社中心校调至山下龙岭公社哈龙岙小学,任教全校音乐和一班语文。在这里,许文霞认识了她的丈夫,两人于1983年登记结婚。也是这一年,她又调到花园区小溪乡大路头小学。虽然几年里换了几所学校任教,但作为一名非正式的民办代课教师,她的工资并没有大幅度提高,“一个月20块”。

她和丈夫都是农村户口,家里有1亩多的责任田,需要在下半年收割水稻,冬种小麦,又要在上半年收割麦子,春种早稻。但夫妻二人忙于教学与考试,便出钱请别人去做,除了人工费,许文霞还要支付购买农药和化肥的费用。

“但还是能攒下一些的。”她说,“我们乡下有句话叫‘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就是说要想日子过得好,得会算计钱。”许文霞“算计”的方式是把工资“三三开”,“钱分成三个部分,生活、农田、积蓄,从来不多用”。

条件艰苦的乡村小学没有食堂,老师的饭都是每个人一个盒子放在大饭盒里蒸,菜只提供中餐,早餐和晚餐的菜都是自己准备些咸菜或其他简单的腌制食材将就着吃。她从来不挑剔,一个月下来,花不了多少钱。

1985年7月,许文霞夫妇双双考上了大学,她本人被黄岩师范录取。那时,在师范读书,学校每个月会发22元生活费和30斤粮票。许文霞依旧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她回忆,那时最大的开销大概就是每次黄岩往返临海的两三元车费了。

1987年8月毕业后,许文霞被分配到尤溪镇中心校任教,丈夫被分到尤溪镇中学任教。成为公办学校的一名正式教师,她的工资涨到了每月129元。几年的积蓄,加上向别人借的钱,许文霞重建了老家的房子——二层楼房变成了三层,“前后花了5000元左右”。

1989年,女儿出生了。许文霞每个月能拿到200元的工资,但“大部分的收入花在了女儿身上”。“白天我们没时间带孩子,就专门找了个阿婆照顾,一个月50块钱。”

1990年,许文霞调到小溪乡中心校任教,丈夫则调至花园中学任教。进城,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成了夫妻俩努力工作的动力。1994年,许文霞通过考试,被分配到西郊中心校,虽然学校距离城关还有十几里路程,但“总算是属于城关镇的编制”,工资达到了300元一个月。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