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发表 >

【遴选公文写作】谈情况通报的写作要求(附例文)

时间:2019-08-24 12:24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遴选公文写作】谈情况通报的写作要求(附例文)由北京公遴选考试网提供:更多关于中央遴选,北京遴选,备考技巧的内容请关注北京公遴选考试网/中央公遴选考试网!或关注北京华图微信公众号(bjhuatu),公遴选培训咨询电话:400-010-1568。

  [华图遴选网导语]公文写作是公务员遴选考试的常考必考内容,公文写作所占分值比重较大,各位备考各地遴选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朋友们务必认真学习准备各类型的公文写作方法及格式要求。

  近年来,舆情尤其是网络舆情的作用日益凸显,对政府执政、社会治理及民众的观念和行为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前传播环境呈现出信息自由传播和全民发声的特点,在这种传播环境下,对社会公共事件热点舆情的有效处置及引导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执政能力,彰显着社会治理水平。

  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处理与媒体的关系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处理与媒体关系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是首先发声,即在第一时间发布确凿的事实真相来平息公众的恐慌,进而遏制谣言的传播。

  情况通报是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用来发布重要情况的公文,其写作主体是各级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它是从政府部门的角度向特定和非特定公众发布应当让他们知晓的重要情况。因此,当突发事件发生后,情况通报成为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向社会发布重要情况的首选文种。

  由于舆情发生、发展规律的特殊性,在使用情况通报发布信息时,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不能消解舆情的负面影响,反而会酿成新的舆情。因此,在写作情况通报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 内容要真实,不可有虚假信息

  公文写作讲求真实,公文以其内容的真实性保证政府的公信力。假报即指在通报中叙写虚假信息或不完全真实信息。虚假或不准确的通报会导致政府丧失公信力,使舆情雪上加霜。尤其是在当前媒体环境中,假报很容易被揭穿。

  2017年1月5日19时许,在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复兴街某饭店门口,28岁的男子李某与另一名男子包某发生冲突,包某随后报警。在警察现场处置的过程中,李某被警方开枪击中后送医,经抢救无效死亡。

  次日凌晨,乌兰浩特市公安局官方微信发布通报称:

  ……处警过程中嫌疑人持刀捅伤一民警,现场民警立即鸣枪示警,嫌疑人不但没有停止行凶,反而继续用匕首刺向民警。交巡警果断开枪将嫌疑人制服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经初步调查,嫌疑人尿检呈阳性(吸毒)且醉酒。

  但随后媒体揭露:据司法鉴定机构对李某尸体进行第二次司法鉴定意见书显示,委托人单位移交的心血,经检测未发现常见毒品成分。被鉴定人膀胱、腹壁未检见注射针眼,尿道未见出血及明显损伤痕迹。此外,据一份乌兰浩特人民医院入院记录记载,李某以“腹部枪伤”收入院,伤后未排二便。

  须知,在当前媒体环境中,没有什么事实可以隐瞒,虚假的内容一旦被戳穿,将严重影响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形象和权威性。所以,发布通报时一定要做到内容真实、可信。

  二、公布原因、结论要审慎,不宜过早

  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最想了解的是事件发生的原因,但原因又是事实中最为复杂和最不易搞清楚的因素。很多时候,舆情危机的加剧就是因为公众对政府所公布的原因不满,因此,舆情应对中有一个重要的规则是“慎报原因”。政府在通报事实时,在舆情处理之初就表达出对事件原因的判断,这样写是不合适的,这样的结论容易让人产生质疑,造成公众情绪波动。

  针对某一突发事件,有时政府在舆论的压力下,会过早披露事件发生的原因并作出结论,这样的原因和结论,往往经不起推敲,站不住脚。情况通报的写作与发布一定要在掌握充分的证据后进行,仓促地公布事件原因和结论往往会使舆情升级。发生在泸州太伏中学的中学生死亡事件,就是因为政府在发布通报时,过早使用了“现有证据可以排除他杀”这样的结论性表达使舆情升级,酿成舆情危机。

  三、对公众关注的问题要作出回应

  面对舆情喧嚣,通报不能回避公众关注的问题。某一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必然会就他们了解的现象或事实作出自己的判断直至形成初始舆情,在这种情况下,官方通报如果回避这一问题会使舆情等级上升。舆情等级上升的标志是谣言盛行,真相被忽略。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