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时代“引领大庆”先进典型人物系列报道之三李德泽
李德泽:在黑土地上写下自己的“论文”
李德泽,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设施园艺研究院院长。九三学社社员。
李德泽说自己是位拿工资的农民。在田间地头遇到他,你会发现,他比老农还老农。一身汗水一脚泥,一顶草帽一脸笑。他穿的衣服上都没有纽扣。这是因为,他,因长期劳累,导致免疫力降低,2015年患上格林巴利综合症。现在,他的双手已失去知觉,无法自己系扣。但是,就在今天,他在药物的支撑下,还在海南的地垄沟里,培育着新品种。
李德泽在田间地头的工作照。
他,在抢时间。他要抢的,是育种的培育时间,也是在与病魔争夺控制生命的时间。
为什么他对土地爱的如此深沉?因为他有个梦想:让中国农民,在这一代富裕起来。
李德泽出生于望奎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1976年,他高中毕业,因为家庭成份不好,回乡务农两年。1978年他考大学那年,家里点的是煤油灯,一年全家挣的工分,还不够还生产队的口粮钱……
一个面板,支到菜窖里,就着煤油灯,高考复习的那一天天一夜夜,他发誓:我考大学,一定选农业专业,用我的学识,让农民富起来。
乡村的孩子,考大学,是为跳出农门;李德泽,跳出农门,还返跳回来,让人惊讶无比。
大学,学的是农业,毕业,科研项目还是农业,他,永远也不肯离开土地。
人们说,李德泽,是最接地气的教授。因为,他的教室是在田间,他在大地上书写论文。
李德泽,秉承科研三原则。
李德泽,秉承科研三原则:创新立地科研、转化益地成果,培育落地人才。当地用不上的科研成果,不用;外地各项成果,要有利于当地产业发展;培养的学生和农民都成为落地人才。
他对自己的定位是:第一:我是挣工资的"农民",第二:我是农业战线的“老兵”。
让我们看看这位老农,和他的学生是怎么干活的吧:18平方米的土房,小屋上下铺住他和学生6人,吃馒头、喝白菜汤就咸菜。早4点,他叫起所有的人,下地到天黑;温室板房里,蚊虫叮咬不断,用烟熏后满屋浓烟,睡觉,等后半夜吧,早,还是4点起。
铁打的汉子,也受不了如此高强度的劳动,为他的疾病,埋下了祸根。
李德泽推广了18项新技术。
让我们看看这位老兵获得的成就吧:2009年,李德泽推广了18项新技术,使230个瓜菜新品种落户到了大庆;2012年,大同镇航天果蔬科技示范园区也开始建设;自2011年“神舟八号”飞船开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连续进行了4次5大类28份种子搭载实验,目前育成了航天血缘薄皮甜瓜新品种--航甜清雅……而他们的常规育种培育瓜菜新品种达40多个。
瓜菜作物航天育种;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农业园区规划与设计;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种植合作社规划;园艺家政服务;制定地方主要作物“双减”标准……他做的事,数也数不过来。他的微信昵称暴露了内心:良种,出自心田。
推广实用新技术30多项,培训农民7万多人次……李德泽,培养出许多名农村实用人材和技术骨干,这些人成为了当地的“土专家”和致富带头人。“我培养的农民技术员收入比我高。”这是李德泽最自豪的事。
农民王金成,用他的吊培技术种薄皮甜瓜,年增收3万元;张凤宇,连续四年收入超60万元;大同镇英亮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他的指导下,今年预计收入超过1400万元……
农民们送给李德泽外号多,有:科技财神、流动教科书、赤脚庄稼医生……
李德泽,对物质的追求很淡泊,对理想的追求特执着。
今天,为了让农民富起来,他还在地头上,拄拐前行。
那个身影无比高大,留在大地的,是一个大写的“人”……
附:李德泽主要荣誉
Hub解封,“开放知识”有多远?
埃尔巴金(Alexandra Elbakya)发文的9月5日,也是Sci-Hub网站成立的十周年纪念。埃尔巴金还表示,...(240)人阅读时间:2021-09-13六人竞赛抢答器的电路设计详细论文资料
六人竞赛抢答器的电路设计详细论文资料免费下载,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各种电子电路,电路图...(251)人阅读时间:2021-09-13代写高校教学论文与科研关系的浅析
论文关键词:非研究型大学 教学 科研 论文摘要:针对高校,主要指非研究型大学的过度重科...(232)人阅读时间:2021-09-13怎样找到专业代写发表教学论文的机构
教学论文就是讨论和研究有关教学问题的文章,发表教学论文也是教师评职称的必要条件。在...(213)人阅读时间:2021-09-13找人代写数学教学论文(成功经验)
由于很多数学老师忙于平时的生活和工作,没有时间完成论文写作,找人代写论文变成了很好...(246)人阅读时间:202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