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发表 >

《剧变——英国工业革命》:一本英国历史学家自己撰写的小史

时间:2019-08-11 21:18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剧变——英国工业革命》:一本英国历史学家自己撰写的小史

  诺森伯兰郡沃灵顿市政厅里的壁画《煤与铁》,威廉·斯科特(William Bell Scott)作,描绘了工业革命期间的黑色能源。钢铁工人挥着铁锤,后面站着一个手拎矿灯的小矿工。画面背景里,一列火车正冒着蒸汽驶过罗伯特·斯蒂芬森的高架铁路桥。就连画面前方的小女孩,也与作品主题保持了一致:她膝上放着的是一本算术书。图片出自书籍《剧变:英国工业革命》

   给历史事件冠以第一、第二甚至第三的序列,总给后来者制造一种线性排列的错觉。这样排下去,这样传下去,容易否定了后人对历史事件间内在关联展开反思的可能,挤压了他们对事件本身做全景分析的空间。

   比如,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那么它的影响基本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翻篇儿了,仿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就是以其自身为起点。同样,说起工业革命,就更绝了。现在都第四次工业革命了,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早就成了老黄历了。殊不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名

   The Great War(大战),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名就叫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工业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奠定了美国崛起的基础,宣告了欧洲的式微,即此后百余年世界格局的底色;而工业革命之后是量的积累,工业革命前后则是质的飞跃,是从0到1的区别,是历史演进范式大转变的开始。无论从先后关系,还是从影响的包容度看,第一次世界大战仅仅是工业革命开创的历史大潮裹挟翻滚着的一次地缘政治格局的悸动。

   真正改变世界的是工业革命,确切地说是1830年9月15日。这一天,从利物浦到曼彻斯特全长98英里的客运铁路正式通车。铁路成了工业的脐带。这一天,象征着伟大的蒸汽时代的到来。从此,人类开始拥有足够的技术手段,唤醒沉睡在地球内部的储存的亿万年的化石能量,为自己服务,也把自己埋葬。

   从这一天起,人类的贪婪成功嫁接起资源、能量、资本和航海。这些要素的结合体就是帝国。它们在航海时代的牺牲几乎全都为其带来了丰厚的战略回报,延续至今。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工业革命只是一瞬间。但就在这一瞬间,农耕时代的藩篱被打破,我们进入了一个被定义为现代的社会。

《剧变——英国工业革命》:一本英国历史学家自己撰写的小史

  这是一场典型的维多利亚时代葬礼,送葬者跟在一辆饰有羽毛的灵车后面。他们的衣装体现了19世纪里黑色那无所不在的影响。图片出自书籍《剧变:英国工业革命》

   回到工业革命本身。我们熟知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却不知道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把蒸汽顶起的茶壶盖变成气缸里蒸汽顶起的活塞,进而把壶盖的抖动变成连杆的挥舞,却需要在冶金、设计、控制和力学等领域同时具备相当的经验和试错积累。英国此前在制造大炮、钟表和酿造啤酒上积累的工艺和经验,为把蒸汽机从图纸变为现实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尤其是航海技术的进步,借助工业革命的开始,一举奠定了西方时至今日都在统领全球的基础。他们在地图、植物、资源、动物、贸易、宗教、工业上的积累无不为蒸汽时代做了大量的铺垫。

   工业革命有瓦特的灵机一动这一笔,但更有这些恢弘的浓墨重彩,和那些低沉的哀鸣。机器取代人工对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超出了人的想象,指挥着全球的物资流动,首当其冲地是棉花、煤炭、铁矿石流向城市,给城市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人口的增长,同时也带来了混乱、污染、冷漠和传染病。

   1832年的霍乱是19世纪英国四次大规模传染病爆发中的第一次。这四次传染病夺走了三万人的生命。还好英国人对茶和啤酒的偏爱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这两种饮品均不需要烧开水或蒸馏水,因此阻隔了病毒的传播。

   更加彻底的变化来自家庭结构和社会组织模式的工业化。许多家庭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照顾新式织布机,甚至连六岁的孩子也承担了一些琐碎的任务,例如清理机器下面挂上的细小棉绒。一天下来,工人变成“雪人”,身上沾满了棉花纤维,哮喘病和过度疲劳让很多人英年早逝。

   为了写《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恩格斯在曼彻斯特的一家棉纺厂找了一份工作。他在这篇类似调研报告中写道:“在水力纺纱车间里,没有一个长得匀称的高个子的女孩儿。她们都矮小、发育不良,身材佝偻。”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