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发表 >

外界永远不会知道 医院有多重视排行榜……

时间:2019-08-02 20:11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今年我们家医院上榜了吗?”“今年我们排第几?” 作为“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的首发媒体,健康界在发榜前一周接到数十家医院的询问。为什么这么多医院急着要看榜?因为中国医院排行榜被视为学科建设的参照与标杆,大家忙碌一年,总希望看到自家在学科建设上所处的位置。

排行榜是对某一相关同类事物客观实力的反映,带有相互之间的比较性质,比如众所周知的胡润百富榜。人们虽然讨厌排名,却对各种排行榜津津乐道。医疗圈中每年可以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榜单,唯有“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

2018年11月17日,“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发布当日,焦灼的气氛弥漫在发布会现场。在排行榜创始人、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登台宣读过榜单之后,无数医院公众号将早已准备好的内容加上最新排名写成文章,在社交媒体一通传播。似乎大家对排行榜的重视程度,远高于人们想象。

他们都成了“前线记者”

榜单发布当天,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宣传部负责人一直在忙着发微信。“这几天是我们医院院庆,这样的好消息,我必须提前告诉他们。” 在2017年度医院排行榜(综合)上,该院位列69位,与去年相比,上升6个位次。在中国医院专科综合排行榜、专科声誉排行榜和区域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上,该院均有科室榜上有名。

像是锦上添花,“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发布当天,正值青岛大学附属医院120周年院庆。也正因此,健康界见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蒋光峰的时候,他的脸上始终挂着微笑。“看到医院成绩不错,我们真的很高兴。” 蒋光峰告诉健康界,该院每年都会组织学科建设会,以“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为参考,和其他医院进行对比分析。“我们会根据榜单排名,对标其他医院,制定医院学科发展方案。”

最好的医院这样看排行榜

参加发布会的路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时刻关注着榜单发布的相关信息。直到下午1点半,她的朋友圈被榜单信息刷屏。

制图/崔馨竹

11月17日下午,在健康界首发完整榜单后,各家医院紧随其后,相继报道排名情况。

为何各家医院如此重视“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因为在大家心中这个排行榜是公平的,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出每家医院的实际水平。” 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张抒扬在发布会现场表示,“排行榜将引领医院加强学科建设,整体提高医疗水平,最终提高患者满意度。”

北京协和医院是一家“百年老店”,已连续9年蝉联“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榜首。面对这样的荣誉,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却多次强调“协和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协和的学科优势在缩小,后面的追兵越来越多;在科研产出、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我们和一些兄弟医院仍存在差距。” 张抒扬同样在发布会现场表示,北京协和医院不会因为当上国内“老大”就沾沾自喜,“在大家都说协和好的时候,我们应当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事实上,每年榜单发布时,各家医院都会相对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排名,并运用这份榜单证明自己的学科地位,调整学科建设方向。多年实践已经证明,排行评比,有利于让同行和患者了解中国医院的专科特色,有利于突出专科的国内国际声誉。

专家这样做排行榜

2010年3月,高解春领衔的团队经5年蓄势准备,发布中国首个最佳医院排行榜。一石激起千层浪,时至今日,榜单已经走入第九个年头。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首度发布中国首个最佳医院排行榜时,全国专家库专家仅1824名,到2018年11月,全国专家库专家已增加到4630名。

虽然专家库一直在扩大,有效回复率并没有下降。健康界查阅数据发现,从2009年度的44.24%,到2017年度的64.1%,专家有效回复率保持逐年提高的态势。

如果与早就进入“排行榜常态化”的美国对比可以发现,美国最佳医院评选专家有效回复率仅有33.5%。

以上数据说明什么?说明投票专家越来越“在乎”手中的选票,越来越认可排行榜。他们在综合考虑每家医院的学科建设、临床技术与医疗质量、科研水平等关键因素后,慎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除足以说明评审专家的参与热情不断提高外,排行榜的丰富内涵也不言而喻。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