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发表 >

档案详细

时间:2019-07-31 20:33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朱惠照[寿仙谷]

  创业感悟

  总结那么多年的创业经验,可以说我的成功有“四种”精神在支撑,一是勤奋务实的创业精神,百折不饶的毅力;二是敢为人先的思变精神,自强不息的胆魄;三是顽强进取的团队精神,和谐奋进的才智;四是恪守承诺的诚信精神,善缘天下的责任。

  ——朱惠照

  人物名片

  职务:浙江寿仙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金华寿仙谷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地区:金华

  行业:中药养生业

  荣誉:

  金华市政协委员、武义县第六届、第七届政协委员。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食用菌先进生产者、武义县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武义县中青年专业技术拨尖人才等称号。

  她先是一位农艺师、经济师,然后才是一位企业家。

  20多年来,她沉迷于食用菌和珍稀植物中药的栽培和研究,先后组织实施、参加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5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荣获国家、省和金华市科技进步奖10余项;她在全国性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中华仙草——灵芝》等专著6部;她和丈夫一起传承了中华老字号“寿仙谷”。

  她的名字叫朱惠照,是浙江寿仙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金华寿仙谷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因为爱情

  结缘“寿仙谷”

  位于浙江金华市武义县西南部的王宅镇石井里村,有一处怪峰异石、山清水秀的峡谷,峭壁上生长着“仙草”石斛和灵芝。这里就是寿仙谷。

  说起寿仙谷,就要说到列入了浙江省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的寿仙谷中药文化。

  武义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当地有一位有名中医李志尚。1909年,他的儿子李金祖创立了寿仙谷药号。1941年日军侵占武义,“寿仙谷”迫于避乱而歇业。战后,“寿仙谷”恢复营业。但是1952年,当时寿仙谷最大的客户——杭州方回春堂歇业,给寿仙谷带来了致命打击。不久,“寿仙谷药号”不得已再次停业。

  出生于武义的朱惠照,受中医文化熏陶,从小耳濡目染,认识各种中草药。1980年8月,朱惠照被派任为武义县泉溪菌种场技术员,参加了村银耳、蘑菇栽培专业组,从事银耳椴木栽培和蘑菇栽培。在单位,朱惠照认识了一位名叫李明焱的小伙子,而他正是“寿仙谷”的第三代传承人。受家学渊源影响,李明焱对中华传统医学、对生物种植同样痴迷,相同的爱好令两人坠入爱河,很快喜结连理。

  朱惠照说:“每次到我公婆家去,他们都会给我看一些祖传下来的中草药书籍,这是什么草药,有什么作用,当时给了我很大触动。”父亲李海鸿把采药的知识传给了儿子李明焱和儿媳朱惠照,希望有一天他们能重振“寿仙谷”药号。

  上世纪90年代,社会上掀起下海经商的创业潮,朱惠照和丈夫隐约意识到机会来了,两人商量着一起辞职下海。

  然而,此时丈夫的事业正蒸蒸日上,单位领导委以重任,没同意他辞职,并被国家科委选中赴日本北海道国际农业技术交流中心研修深造。

  如果这时不着手创业,不知道下次机会又是何时?即使只有一个人,压力再大,困难再多,一想到还是从事自己沉迷的栽培技术工作,朱惠照便看到了希望。当年20多岁的她,一个人扛起了创业的重担。1993年,朱惠照创建了浙江省金星食用菌有限公司(2008年6月变更为浙江寿仙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心研究食用菌种植技术。

  远在日本的丈夫,有一次在信中欣喜地向她介绍国外的先进技术,勉励她栽培出具有国际水平的食用菌。丈夫的鼓励,给了朱惠照一股温暖的力量。在不断的努力和实验下,她成功培育代料栽培平菇,这种办法一下子将当时平菇的产量提升数倍。接下来一发不可收,从代料金针菇、代料猴头菇到代料香菇,培育高温香菇品种,实现高温季节栽培香菇,开展香菇周年栽培技术研究,都获得成功。

  这些栽培尝试,不仅在浙江,就是在全国,也都是首获成功,其中填补国内空白技术的就有5项,并影响扩大至日本、韩国和欧美等地。

  令人佩服的是,朱惠照夫妇俩无偿向社会公开自己的研究成果,将培育的“武香一号”香菇种植技术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如今,“武香一号”已经成为一个年产值50亿元的产业,推动农民增收237亿元,创汇36.55亿元。

  因为情怀

  创有机国药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