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发表 >

把学位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

时间:2019-07-28 20:58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按照国家学位管理规定,大学毕业生必须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才能获得诸如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目前我国每年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队伍庞大,以2017年为例,我国授予博士学位5.8万人,硕士学位52万人,授予本科生学士学位384.2万人。每年产出的数量巨大的学位论文,虽然整体上质量有保证,但是良莠不齐,以至于社会上不断有人质疑学位论文水平不高。今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求,针对毕业学位论文进行大面积抽查,坚决防止学位论文注水现象,提高学位论文的学术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此,本版从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视角,对如何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和在大学期间如何做好学术研究进行了探讨,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启发。

  走出“为论文而论文”的怪圈,把学位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

  每年上半年,既是大学生、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集中答辩的季节,又是学位论文选题集中开题的季节。高校由此进入一年中最为繁忙的季节。作为研究生导师,我每年都审阅或者参加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开题或者答辩,也常常思考如何才能提高学位论文质量这个问题,尤其是如何提高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学位论文质量。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之后,对这个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深切地感受到,只有把学位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才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所谓把学位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简单的概括,也就是学位论文的选题和研究,都要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脉搏,从改革开放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寻找学位论文选题,用中国理论、中国实践、中国话语体系,研究中国问题,构建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新时代中国学派。不仅仅要求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位论文如此,就是实验学科、自然科学的科技论文,也应该紧扣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问题。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深入太行山山村,书写科教兴国、科教扶贫的新篇章,就是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的成功案例。

  把学位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根本要求。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一系列重要论述的精髓。大学生把毕业学位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具体体现;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社会主义办学方针的内在要求;是高等教育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科学实践;是破除“唯论文”的顽瘴痼疾,打破“为论文而论文”的学术怪圈的最好法宝;也是解决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政治问题的关键举措。

  把学位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评阅很多学生的学位论文,发现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学生喜欢用西方的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不善于用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目前,在高校仍然存在一种浮躁的认识,认为现代流行的所谓西方的诸如新自由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人性论等等显得新潮、时髦和有“水平”。指导教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学生的学位论文写作意识不强,学生的学位论文研究中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论文的理论基础的比例不高。而用那些所谓时髦的西方的现代理论的论文随处可见。有的甚至用西方的价值观来审视中国问题,误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这种错误认识是过去多年弱化马克思主义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惯性思维在新时代的延续。表面看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高、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力不强,实质上责任在导师,深层次原因是高校没有强调,有关部门缺乏引导。今后,必须彻底扭转和改变这一现状。

  不能不说,这一问题至今尚未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和重视。今后,我们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的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大学生、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的研究。在高等教育领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停留在口号上,而必须入脑、入心、入教材、入课堂,必须指导我们的实际活动。今后,对大学生、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在这个问题上应该立场鲜明。

  把学位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用中国话语体系研究中国问题、讲好中国故事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