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发表 >

“纸灰档案”首次公开再现日本侵占大连真实历史

时间:2019-07-28 20:33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纸灰档案”首次公开

“纸灰档案”首次公开再现日本侵占大连真实历史

  整理破译出的“纸灰档案”

“纸灰档案”首次公开再现日本侵占大连真实历史

  “纸灰档案”发掘现场

  2018年8月15日,在日本无条件投降73年之际,辽宁省大连市档案馆首次公开2006卷珍贵的“纸灰档案”,供市民查阅。这些档案清晰记载着1905年至1945年日本侵占大连40年间的历史。

  大连市档案局档案编研处工作人员孔晶告诉记者,1945年8月,在大连的日本侵略者开始焚烧档案,销毁侵略罪证。然而,这些没燃尽的档案发生炭化反应后竟然保留了下来。从上世纪80年代起,大连市档案馆研究人员开始研究破译这些“纸灰档案”的内容,日本侵略者在大连的累累罪行从此昭示天下。

  “纸灰档案”重见天日

  于成福是大连市档案馆档案资料征集处处长,多年来潜心研究“纸灰档案”,撰写发表过多篇论文。他向记者介绍,1964年11月,谭守昆、吴忠仁等7名大连工人在旅大市公安局北门处挖树坑,此地为日本统治时期日本大连警察部所在地,突然他们挖出大量黑色炭状物,状似纸张、书籍焚烧后的纸灰,却又能完整托起,不像普通纸灰那样一经触碰就破碎。阳光斜照在工人们手中的纸灰上,大家猛然发现,纸灰上面还有字,仔细辨认是日本文字。

  考虑到这里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间是日本警察的办公地,这些日文资料一定非同寻常,在场人员立即向旅大市公安局报告。公安人员赶到现场,小心地将所发现的纸灰全部挖出来带走。经过初步整理鉴定,旅大市公安局确认这些纸灰是日军撤离大连前对档案进行销毁处理的残留物。从此,“纸灰档案”的叫法开始流传起来。

  据悉,1945年8月15日到8月22日,在大连的日军被解除武装投降期间,日本大连宪兵队、关东州厅、警察部、刑务所等警、宪、特机关大量销毁罪证,焚烧了文书档案、技术图纸、经济账目、特工人员名单等众多档案资料。大连沙河口日本警察署长江见俊男将特工人员名册全部化为灰烬,大连广场日本警察署长上村八藏则在警察署后院将各种文书档案全部烧掉。

  据知情人回忆,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广播刚一播出,日军很快就将一批记录日本在旅顺刑务所犯下滔天罪行的档案资料集中烧毁,焚烧行动一直持续3天。日本战犯、原旅顺刑务所所长田子仁郎在1955年的审讯供词中交代,原旅顺刑务所的档案是在他的指挥下烧毁的,“只有收容者身份账留了下来”。

  当年的日本侵略者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极力想销毁的罪行记录会变成“纸灰档案”保留下来,又被大连人民挖掘出来。1964年11月7日之后,大连一些施工工地又陆续挖掘出“纸灰档案”。这些“纸灰档案”,既是对日本侵略罪行的揭露,也是侵略者毁迹灭证的历史证据。

  这些被焚烧的档案为何会成为“纸灰”呢?于成福认为,这是因为日本侵略者做贼心虚、行动仓促造成的。当时的日本侵略者不敢在白天焚烧档案,只能在晚上偷偷进行。他们把档案投入挖开的沟中点燃,又在这些文件、资料尚未燃尽时便匆匆填埋。结果表层的档案烧毁了,下面的档案没有充分燃烧,这些由草木纤维构成的纸张在缺氧条件下处于完全炭化或半炭化状态,在泥土的常年掩盖下保存了下来。“纸灰档案”的形成与烧炭的原理相似。

  多年攻关还原档案

  由于这些档案怕风化,易破碎,无法翻阅,且不易保存和复制,当年公安部门受条件所限,只能对其加以整理、编目保存。上世纪80年代初,公安部门将这些档案移交给刚刚成立的大连市档案馆,大连市档案馆将这批档案正式命名为“纸灰档案”。

  如何让“纸灰档案”恢复原貌?大连市档案馆成立了专门技术部门,启动对“纸灰档案”的复原和破解工作,于成福就是当时技术攻关组的成员之一。于成福说:“当时既没有现成的技术可借鉴,又没有先进的工具用来操作,复原‘纸灰档案’的难度可想而知,其过程漫长而艰难。”他们曾把炭化的档案剥离后进行托裱,但剥离过程中炭化的纸张很容易破碎。他们曾决定手工抄写档案,但抄写不能保持原件的特征,且易出差错。他们也曾想采用普通拍照、红外摄影、红外扫描等办法进行恢复,但都没有成功。历时数载,经过反复尝试,大连市档案馆专门研究技术人员选择运用特殊的照相翻拍技术,终于打开了还原“纸灰档案”的大门。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