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梁莹是如何“脱颖而出”的?
核心提示:10月24日,中国青年报刊发报道,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梁莹的多篇中文论文涉嫌抄袭或一稿多投,且似乎为了掩人耳目,专门向相关期刊和中文数据库主动要求将历史文章“抹除”。
10月24日,中国青年报刊发报道,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梁莹的多篇中文论文涉嫌抄袭或一稿多投,且似乎为了掩人耳目,专门向相关期刊和中文数据库主动要求将历史文章“抹除”。
一所知名高校的教授,主动把自己多年来的论文404,相当有话题冲击性。南京大学校方已经回应,正式成立调查组调查,如果报道属实将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校方的调查和处理结果如何,现在还很难定论。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术圈人物公开站出来,对梁莹的学术水平给出否定性评价。
比如,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谢宇(曾在密西根大学任职)说,当年让两位学生审了她的文章,就决定不接受她去米密西根大学;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赵鼎新教授,曾和梁莹“通过几个email,感觉实在不好”。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张春泥更是丝毫不留情面,直言“此人虽然发文很多,但全都是粗制滥造。”
但这样一个同行评议如此糟糕的学者,却在学术圈如鱼得水,几乎拿到了所有她那个年龄文科教授能够拿到的头衔。
为什么呢?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吴晓刚的一句话,概括可能较为精准——“这个真是中国现有的科研评价体制下的一朵奇葩”。
简单概括梁莹最大的特征,就是发表论文的数量惊人。2009年入职南京大学时,学校内部就有不同意见,30岁刊发30多篇论文,而这些论文又缺乏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可是质疑者的意见最终被证明无效,论文数量是学术圈通行的重要优势。重论文这个简单粗暴的游戏规则下,梁莹的“脱颖而出”有其必然性。
从现有的报道来看,梁莹就是学术圈游戏规则下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典型。她很精明地把握了在学术圈出人头地的秘诀,并在行动中做到了极致化。只要有论文产出,只要这些论文发到一定级别的刊物上,就代表着学术能力,就算科研成果。有利的事情,挤破了头大干快上;而教学这种晋升意义不大的事情,她则是极尽糊弄,毫不掩饰对教学对学生的鄙视。
按理说,梁莹不是活在真空里,她的学术水平、教学态度,身边的同事、同学不可能不知道,可没人能阻挡她的扶摇直上。
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计划,2017年成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也不是没人举报过梁莹。南大社会学院6位教授曾向学校领导反映过,社会学院社工系2014级全体学生曾联名举报过,可如果不是这次媒体曝光,梁莹还像是学术圈锦鲤一样活得滋润。这才是最值得反思的。
梁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是现有学术圈游戏规则之下的产物。粗制滥造的论文,可以轻易突破那些学术期刊的门槛;论文数量的优势,可以在高校畅行无阻,可以入选国家各项权威计划。
换言之,梁莹的做法不仅实现了个体的利益最大化,也帮助所在高校利益最大化。当个体的荣誉利益和高校深度绑定之后,高校就会更倾向于对眼皮底下的问题视而不见。
在梁莹的风光之路上,可以看见太多学术圈乃至科研体制的弊病。查出梁莹的问题决不姑息容易,难的是反思纵容她的制度环境。撼动不了重论文、重指标等游戏规则,就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梁莹。
Hub解封,“开放知识”有多远?
埃尔巴金(Alexandra Elbakya)发文的9月5日,也是Sci-Hub网站成立的十周年纪念。埃尔巴金还表示,...(240)人阅读时间:2021-09-13六人竞赛抢答器的电路设计详细论文资料
六人竞赛抢答器的电路设计详细论文资料免费下载,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各种电子电路,电路图...(251)人阅读时间:2021-09-13代写高校教学论文与科研关系的浅析
论文关键词:非研究型大学 教学 科研 论文摘要:针对高校,主要指非研究型大学的过度重科...(232)人阅读时间:2021-09-13怎样找到专业代写发表教学论文的机构
教学论文就是讨论和研究有关教学问题的文章,发表教学论文也是教师评职称的必要条件。在...(213)人阅读时间:2021-09-13找人代写数学教学论文(成功经验)
由于很多数学老师忙于平时的生活和工作,没有时间完成论文写作,找人代写论文变成了很好...(246)人阅读时间:202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