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发表 >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认知山地 服务国家

时间:2019-07-17 20:26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认知山地 服务国家  
 

我国山地面积约占陆地国土总面积的70%。作为我国目前唯一一所国家级山地综合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在特色研究所建设期间,主动聚焦国民经济主战场,义不容辞地扛起了“发展山地学科,满足国家在防灾减灾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重大需求”的旗帜。

为了打通科技促进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成都山地所探索构建“政产学研”科技联盟服务重大工程建设;探索行业科技需求导向的科技供给,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合作模式;丰富和发展“理论创新—技术研发—应用示范”的学科创新链条。

经过导向清晰、资源优化、保障有力的一系列改革,成都山地所发生的变化令人振奋——在为重大工程提供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科技咨询和科技救灾等诸多方面取得改革成效,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在防灾减灾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体现出鲜明特色和明显优势。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认知山地 服务国家

川藏铁路西藏八宿县旺北滑坡防治方案设计效果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供图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认知山地 服务国家

位于川藏铁路经过区域的西藏易贡滑坡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认知山地 服务国家

科研人员开展野外调查和实地踏勘

■本报记者 韩天琪

2019年5月11日,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山地所)牵头组织的“一带一路”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大会召开。

会上,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近40个国际组织和科研机构负责人,以及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700余名中外科学家,共同发表了《“一带一路”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提出将共同致力于加强科技及政策交流,推进构建“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协同机制。

这仅仅是成都山地所在特色研究所建设期间面向“一带一路”重大需求,服务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生态安全的一个案例。

成都山地所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区域内具有山地灾害类型多、分布面积广、危害大等特点,该区域长期面临山地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重要任务。作为我国目前唯一一所国家级山地综合研究机构,成都山地所在该领域积累了独具特色的研究基础和技术优势。

“发展山地学科,满足国家在防灾减灾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大需求。”成都山地所所长文安邦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这正是成都山地所的特色所在。

“主战场”在哪里

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侧重于服务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突出特色优势学科,这是中科院在实施“率先行动”计划、推动研究所分类改革中,对特色研究所建设的基本定位。

“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而我们的‘主战场’在哪里?”这是2015年成都山地所准备申请特色研究所培育建设时,摆在时任所长邓伟和全体员工面前的首要问题。

为明确成都山地所在新一轮改革中的定位,邓伟先后主持召开了学术委员会扩大会议、职工代表大会等,在广泛研讨的基础上,进一步“诊断”成都山地所发展过程中现存问题、凝练特色研究所建设目标。

“防治一个乡、一条沟的泥石流重要吗?当然很重要。但这不完全是成都山地所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文安邦指出,聚焦特色研究所建设的“主战场”,就要关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这是特色研究所建设的关键”。

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成都山地所以“发展山地科学、对标国家需求”为两翼,经历了对山地科学的特征规律性认知、学科拓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等阶段。长期以来,成都山地所注重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但系统集成和示范推广不足,导致科技促进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始终没有完全打通。

“成果要想落地转化,就不能只盯着文章发表和奖项申报,而要强化对行业和重大工程的科技供给,构建起从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到工程示范,再到服务行业用户的科技服务链条。”文安邦坦言,“这是特色研究所建设的重要体现。”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