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发表 >

博物馆类中国科技论文,关于中国:果敢的里程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时间:2019-06-20 12:47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doc下载 >> 毕业论文 >> 中国论文中心 >>

本论文为博物馆类中国科技论文,关于中国:果敢的里程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可用于博物馆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博物馆及照片及发表过方面论文范文。

一个博物馆的亮点往往集中在少数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藏品中,法国摄影博物馆的37张于勒埃迪尔(下文简称“埃迪尔”)的达盖尔法照片就属于这类杰作,足以吸引参观者多次回头,更何况那里还有100万张照片和25000台老相机,以及占据了十几米展线的图书与史料 .

埃迪尔的达盖尔法照片,之所以能引起专家学者和普通参观者的关注,有多种原因:第一,这些达盖尔法照片是至今为止,在中国拍摄的第一批照片,而中国又是一个对西方人极具吸引力的国家.第二,在1840年后,带着达盖尔法摄影器材去旅游是一件全新的事物,因为在1839年,法朗索瓦阿拉果先生才刚刚宣布了复杂的摄影技术的发明. 最后一点,埃迪尔是一位普通人,这使他的旅游日记与达盖尔法照片具有人性化的一面.澳门和广东在两次 战争之间的历史背景,也为这次旅行增添了一些故事性,他的旅行成了一次人类学的考察.在摄影与人类学两方面,埃迪尔都堪称伟大的先行者.

就像是摄影报道一样

埃迪尔达盖尔法照片的拍摄技术与拍摄场景是前所未见的,这要与他在日记里记载的内容和他当时的任务相互对照,才能体会到他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农业学、地质学、医学、生活方式、商业活动等,所有他所“看到”的,更像是一次人类学考察,而不像一次单纯的旅行.

他的这次公务旅行使他后来在海关的职务得到了提升,他也是众多科学协会的会员,这位热爱科学的官员热衷于达盖尔法摄影,并且是最早参与了达盖尔法的拍摄者.作为当时最有象征性的发明――达盖尔摄影法,与当时的经济和殖民政策的发展,是有连带关系的.

当埃迪尔把签署《黄埔条约》的场景在艰巨的拍摄条件下凝固住,在现代角度来看,可以说是一次现场报道的诞生.就像保罗阿勒玛西关于《黄埔条约》的达盖尔法照片所说的:摄影报道的诞生是1844年10月24日,那一天,拍摄了第一张现场报道照片,来记录我们所看到的和理解的.虽然没有刊登在报纸上,但这是第一次尝试着用摄影来记录一次活动.埃迪尔在照片背面手写的字迹,证明这张照片主要是为以后刻版使用的,这在当时是唯一的传播图像的方法,因为当时的印刷技术还不能把照片复制出来.但是这张记载了协议签署的珍贵照片与手写的说明,都加强了这些作品的“报道性”.埃迪尔是经过广泛咨询和认真考察后再阐述出来的,他的照片不是异国情调的猎奇,不是刻意追寻,而是耐心地把国际化的人文性表达出来,就像他去世之前越来越关注人文主义一样.这些照片既是最早的新闻报道,也可说是人类学的照片由此诞生.

总体来说,埃迪尔所撰写的一些描述,表现出对中国文明的仰慕与尊重――这在其他殖民者的旅游日记中是找不到的.他的日记主要是中国文化和法国文化的对比,没有对中国的负面报道.在当时两次 战争之间,在政治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他却坚持自己的立场,没有表现出西方鄙视中国的倾向.埃迪尔出海的任务是开通有利于法国的贸易交流,他的任务之一也是收集中国陶瓷的制作技术和取得一些样品,他在临别中国之前,在日记里写到:西方对中国的压制性统治是不可取的.

梦幻般的快照

我们看到的中国和埃及的达盖尔法照片(风景、人物或者“街上的景物”)仿佛预兆了以后摄影的发展方向.埃迪尔似乎跨越了达盖尔法的技术难关与呆板的造型,他拍摄的潘仕成 一家,或埃及船队在尼罗河靠岸的照片,给人一种快照的感觉,这在技术上有局限性的达盖尔法摄影时期是不可想象的.我们把埃迪尔的照片与当时其他人的照片相比较,当年的照片都是静止不动的,身体是固定的,因为有长时间曝光的局限性,但是埃迪尔的人像摄影是有灵感的,有感情的,好像是在瞬间拍摄出来的.譬如那张街上的景物,拍摄了流动商贩和过路人,就是最好的例子.画面上两个人物正面,两个人物侧面,有一个人往前迈腿,好像在走路,这种效果在许多类似的画面中是用绘画画出来的.一般来说,这种效果需要用几张不同的画面才能反映出来.

博物馆类中国科技论文,关于中国:果敢的里程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写博物馆论文的方法
播放:39853次 评论:7277人

中国:果敢的历程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