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发表 >

韩春雨或将沉冤昭雪!NgAgo基因编辑技术被美国科学家成功实施

时间:2019-06-14 17:35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2018年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学发布了《学校公布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和处理结果》,认为撤稿论文已不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为此,这个持续两年多的韩春雨论文事件最终落下帷幕。

“翻案”了?韩春雨NgAgo基因编辑技术或许真有效?

想必大家对国内的韩春雨团队的NgAgo基因编辑事件印象深刻吧。这个事件基本上宣判了NgAgo基因编辑系统的死刑。然而,近期的一个新闻报道指出NgAgo基因编辑系统真地存在,而且在可持续生产、疾病治疗和作物培育方面具有应用价值。有网友将这个报道形容为“翻案了”。至于是不是真地翻案,按下不表,我们先简单回顾了NgAgo基因编辑事件的来龙去脉。

2018年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学发布了《学校公布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和处理结果》,认为撤稿论文已不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为此,这个持续两年多的韩春雨论文事件最终落下帷幕。

2018年9月1日,韩春雨就河北科技大学公布撤稿论文调查处理结果表示接受,并且表示在国际前沿的基因编辑技术研究领域,存在许多不可预知的问题。在经历了质疑、撤稿和调查之后,通过校内外同行专家的指导和进一步的实验验证,深刻地认识到,撤稿论文的实验设计存在缺陷、研究过程存在着不严谨的问题,论文的发表给国内外同行学者造成了误导和人力物力的浪费。论文发表后,面对媒体和同行的质疑,未能冷静理性对待,发表了一些不当言论,给社会公众带来了不必要的纷扰。对此,韩春雨表示了歉意,并对同行学者和社会的关注表达了感谢

这一事件的起因是2016年5月2日,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在《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简称NBT)期刊发表了标题为“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的论文。

在这篇论文中,来自中国河北科技大学和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类似于Cas9,来自Argonaute蛋白家族的核酸内切酶也利用寡核苷酸作为向导降解入侵的基因组。具体而言,他们发现来自格氏嗜盐碱杆菌(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的一种Argonaute蛋白(NgAgo)作为一种核酸内切酶,在向导DNA(guide DNA, gDNA)的引导下,能够在人细胞中进行基因组编辑。

更重要的是,这种NgAgo-gDNA系统设计方便,gDNA可直接转染细胞,而无需构建专门的gDNA表达载体;NgAgo可编辑基因组内任何位点,而Cas9的基因组靶点必须位于PAM序列的上游,而且不能富含G+C;所使用的gDNA是DNA而非RNA,不会像RNA那样容易形成二级结构而导致失效或脱靶效应;对游离于细胞核的DNA具有更高的切割效率。

由此可知,相比较于Cas9-sgRNA,NgAgo-gDNA具有更大的优势,规避了令人头痛的脱靶效应,其应用前景是不言而喻的。更难能可贵的是,在Cas9-sgRNA成为全世界各大实验室争相使用的香饽饽时,这项研究发现的新基因编辑系统具有如此巨大的优势,向它发出有力的挑战,也难怪会在国内引发一阵热潮。

但是,在接下来的2年多的时间里,来自国内外的科学家们纷纷指出无法重复韩春雨NgAgo系统的基因编辑结果。最终,这篇论文被撤回了。

然而,近期的一项新闻报道有可能在基因编辑领域引起新的涟漪

展开全文

韩春雨或将沉冤昭雪!NgAgo基因编辑技术被美国科学家成功实施

基因编辑一直是一种备受追捧和争议的技术。2019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个下属机构要求国际登记处跟踪编辑人类基因组的所有研究。

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技术,这可能改变未来基因编辑的方式。他们在2019年4月4日在奥兰多市举行的美国化学学会全国会议(Nation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韩春雨或将沉冤昭雪!NgAgo基因编辑技术被美国科学家成功实施

图片来自Kevin Solomon/Purdue University

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可以改变基因编辑的方式。NgAgo经编程后在向导DNA(红色)的引导下切割特定区域的DNA(紫色),从而实现精确的基因修改

CRISPR-Cas9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编辑技术之一。这种方法需要特定的功能性序列或基序来限制修改。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