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发表 >

别伤着研究生教育自身

时间:2019-06-13 03:43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硕士为发论文买版面--别伤着研究生教育自身
 
2005/01/31 10:05  中国青年报  

  教育调查:赶鸭子上架,硕士生为发论文买版面

  学位条例中没有的一条硬杠杠,急煞多少人

  论文双刃剑:别伤着研究生教育自身

硕士为发论文买版面--别伤着研究生教育自身

 

  很多大学醉心统计数量,对研究生论文质量的要求却越来越松了

  2003年研究生毕业时,因为没有按学校规定在权威或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复旦大学的张巍(化名)没有拿到学位证。让他颇感欣慰的是,“论文缺憾”并没有影响他找工作,他今天在电话里告诉记者,“用人单位很清楚,发不发表论文并不能代表什么。我也不会花钱去杂志购买版面,那没什么意思”。

  而史楠(化名)则没有张巍这么轻松。因为没能发表一篇SCI论文,2004年6月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至今,他仍未拿到硕士学位证。几个月来,写论文成了他生活的轴心,根本没有心思做其他事。“总算完成了一篇,已经寄出去了,现在天天就盼着能顺利登出来”。

  “作为取得我校学位的基本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均应以第一作者身份按下述要求发表反映学位论文工作成果的学术论文:硕士生至少应在核心期刊或各学位分委员会认定的学术水平高、学风严谨的学术刊物上发表1篇论文。”这是郑州大学的规定。在南京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的网站,记者也能看到类似的要求。

  而据新华社2005年1月23日报道,暨南大学除医学院和理工部分专业外,其余专业全部由3年制改为两年制,培养目标也从培养单一研究型人才,改为培养综合型应用人才。而被媒体认为培养方案里最大的变化在于“对改为两年制的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情况将不再作要求”。

  暨南大学此举赢得了一批网友的赞赏。

  非常荒谬的一纸规定?

  针对众多培养单位对研究生都有发表SCI论文数量的要求,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卫曾郑重声明,国务院学位办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要求。在他看来,SCI是一把双刃剑,它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国内期刊质量大大下降,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发论文而写论文,而不是传播学问(见本报2004年12月10日报道)。

  记者也仔细查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都没有找到有关研究生发表论文的具体规定。

  而据记者了解,“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已成为许多大学要求研究生发表论文的理由。正如北京某大学研究生院一位副院长所言,这对提高研究生自身素质有很大好处。“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研究生真正深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学术文章也反映了他们的学术水平”。

  这种规定,在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许纪霖看来,“是非常荒谬的现象”。1月27日晚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他直言不讳:“这会败坏研究生道德,产生大量学术垃圾!”许纪霖发现,不少没有研究能力的学生,反而早早把论文发表了,很多一般刊物,只要交钱就可以发。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教授蔡继明有这样的估计:“全国每年这么多的研究生要毕业,就算全国的学术刊物轮流给每个毕业生发一篇论文,也轮不过来。”因此,他认为,“不发表论文,特别是不能在核心刊物发表一篇论文,就没有学位,这会直接导致研究生和导师弄虚作假。”

  “要求博士生发表论文还有合理之处,毕竟他们有了初步的研究能力,而硕士生毕业时的学位论文如能达到发表水准,就是合格的了。”因此,许纪霖从不关心自己带的硕士生发表论文的事,而对他们的硕士毕业论文要求十分严格,达到发表水准的话,还会推荐发表。

  但是让许纪霖感到奇怪的是,“很多大学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却越来越松了,很少有不过的,这是该紧的不紧、该松的不松”。“学校这样规定完全是陷入了一个误区”,作为北大历史系1986级的研究生,《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高寿仙有着和许纪霖同样的感觉,“对学生在核心期刊上发论文有这样那样的规定,而对毕业论文不严格要求,这是‘本末倒置’。”他强调,“我们读研时没有这种要求,但并不影响大家下功夫学习、写毕业论文。研究生3年应该是学习搞研究的阶段,不可能上了研究生就能写学术论文。”

  这项规定屡遭批评却生命力旺盛 谁是推动的魔力?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