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发表 >

把钱花在“刀刃”上

时间:2019-06-12 09:45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把钱花在“刀刃”上  
——预算绩效管理的湖南经验  

 

王  珊 

当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将财政资金更聚力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指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

其时已至,其径已明。湖南财政着力强化绩效理念,打造工作合力,突出工作重点,提升工作质量,强化结果应用,将“绩效”深度嵌入到预算管理全过程。在财政部组织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中,我省连续五年荣获全国一等奖,其中2016年、2017年排名全国第一。

  求“进”,铸稳绩效管理平台

湖南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好成绩,离不开我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大决心、大力度。

2012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省财政厅成立了由厅长担任组长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相继出台《湖南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程(试行)》《湖南省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湖南省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管理办法》等系列规范性文件,促进了绩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2016年起,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完成情况被纳入省财政厅相关处室单位年度绩效考核范围。同时,强化对省直各部门和市州、县市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考核,明确各级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领导职责和绩效问责机制。

省财政厅每年都要向省人大专题汇报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借助人大监督推动,凝聚绩效管理合力。

 求“实”,推进目标管理“全覆盖”

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龙头和基础。

在2018年度预算编制过程中,全省所有省直一级预算部门都申报了专项资金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实现了绩效目标管理与部门预算编制一同申报、一同审核、一同批复,做到了省级一般公共预算资金全覆盖。省直各部门在进行预算公开时,均将绩效目标一并予以公开。

2018年1月,我省将5个重点民生项目省级专项资金的绩效目标列入湖南省2017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18年预算草案,作为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附件资料,供省人大代表审议,增强财政预算透明度。2019年,进一步扩大范围,提交代表大会审议的省级专项资金数量增加至24项,占省级专项数量的51%,我省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广度、深度提升了到新水平。

2018年8月,省财政厅配合财政部预算司,组织专家对平江县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目标进行集中审核,此做法随后在全国推广。如今,我省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目标录入动态监控系统比例已达99.99%,审核率达99.92%。

实现绩效目标库与项目储备库无缝对接,是湖南省做实绩效目标管理的重要一环。省财政厅与省直主管部门协同配合,指导省直部门建立分类合理化、精细化、科学化的绩效目标指标库,前置绩效目标申报论证审核工作,实现绩效目标与项目储备库无缝对接管理,为后续绩效目标编制及绩效评价提供了有力参考。

    求“准”,借智“第三方”科学评价

2018年,省财政厅委托56家第三方中介机构,对全部75个省级专项资金开展三年(2015-2017年度)整体绩效评价,评价金额682亿元。这是省财政着力提高绩效评价质量的创新举措。

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过去,绩效评价多采用自评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评价的专业性和广泛性。2018年,我省就已实现省级财政资金“四本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保基金预算)绩效自评全覆盖。

但随着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升级,要提高评价质量,不能只“自我测评”,还要“借智借力”。

在此次对省级专项的第三方绩效评价中,省财政厅制定了周密的操作规程,将56家中介机构分别引入其专长的评价领域。根据评价结果,对28个已不适合当前事业发展和外部政策环境条件以及效能较低的专项资金,在统筹整合和投入规模、投入方向、使用方式、管理模式上提出了针对性的调整建议,将省级专项资金数量从2015年的98项压减到2019年的47项,充分体现了“第三方”评价的公正性、专业性。

 求“效”,“共性+个性”促结果应用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