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发表 >

去世8年,他永远是苍穹中闪亮的星

时间:2019-06-12 07:48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去世8年,他永远是苍穹中闪亮的星

  当我们抬头仰望苍穹

  不知你是否知道

  太空中还有一颗“朱光亚星”

  这是一颗以中国科学家朱光亚命名的小行星

点击进入下一页

  朱光亚是谁

  他被称为

  “我国工程科学界支柱性的科学家”

  在两弹的研制中

  他被誉为“科技众帅之帅”

  在浩瀚的宇宙中

  有一颗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的一生满载传奇和荣耀……

点击进入下一页

  1924年,朱光亚出生于湖北宜昌

  他是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吉林大学物理学创始人之一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历任北京大学、东北人民大学教授

  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

  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主任

  中国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等

  当选为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

  1999年9月18日

  他和其他22个名字一起

  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他的故事那么令人振奋和感动

点击进入下一页

  1949年新中国初立

  在美留学的他毅然选择回国

  回国前,他牵头与51名留美同学联合撰写

  《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

  以肺腑之言呼唤海外学子回国参加建设

  1964年10月16日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他望着腾空跃起的蘑菇云

  禁不住潸然泪下

  不到3年,他和同事们

  又将中国带入了氢弹时代

点击进入下一页

  2011年2月26日

  雪落北京,天地缟素

  他永远地离开了脚下这片深爱着的热土

  今天是朱光亚逝世8周年纪念日

  让我们再读他的故事

  一起缅怀他

  怀揣“造弹”梦想

  却遭当头一棒

  1945年夏,美国在广岛、长崎两地投下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投降进程。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物理学家吴大猷(yóu)、化学家曾昭抡、数学家华罗庚商议赴美考察、学习原子弹的相关技术。年轻学者朱光亚与李政道被吴大猷选中同行。

  1946年9月,他们在华罗庚带领下赴美,与先前到达的曾昭抡会合。一见面,曾昭抡就连连摇头:“嗨,在美国学习原子弹技术是没门了,你们就各奔前程吧。”

点击进入下一页

  1946年刚刚赴美的朱光亚

  原来,美国政府对这一高新技术领域采取技术封锁,规定凡是与原子弹有关的科研机构,包括工厂,外国人均不得进入。此外,由于国民党政府忙于打内战,政治局面和经济形势混乱不堪,承诺的研制经费也随之落空。

  现实令朱光亚醒悟:旧中国不可能搞出原子武器,美国任何时候也不会帮助中国发展尖端科学技术。

  留美潜心研究核物理

  25岁获博士学位

  考察热望破灭后,几人无奈地决定分别进入美国的研究机构或大学学习。1946年9月,朱光亚进入密歇根大学,一边作为吴大猷的助手做理论物理课题,一边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实验核物理——与“原子弹之梦”最接近的研究领域之一。

点击进入下一页

  朱光亚在美国学习时留影

  这个“做起实验来很拼命的人”连续四年获得奖学金,各科成绩全是A。在校时,教授常夸奖他的考卷工整、娟秀,“看起来是享受”。

  1947年开始,他在世界著名物理期刊《物理评论》上连续发表英语论文。核物理这个新兴学科前沿,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1949年秋,25岁的朱光亚通过了博士学位答辩。

点击进入下一页

  1947年在美国学习时留影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